深度解构:若无深层改革 人民币避险货币地位难成真

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出12年来的最佳季度表现,将人民币当作避难所的想法近几周来有所升温。果真如此的话,人民币将就此成为市场动荡形势下的安全避风港,与日圆和瑞郎等传统避险货币平起平坐。

除了美元的普遍疲弱外,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可观利率升水,以及中国经济从新冠疫情中持续复苏的种种迹象,也都是人民币汇率得到有力支撑的主要因素。人民币的走强与资金流向美股或高收益债券等风险资产相伴而来,换言之,其走强的背景是一个相对良性的市场环境。

买入人民币规避市场动荡并非甚么新鲜事,早在2017年北韩向日本海试射飞弹时,事实即已证明人民币是较日圆更好的避险工具。但是历史同时也表明,这种策略颇具风险。2018年初,就在人民币显现出避险货币一般的弹性之际,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输美产品的首轮关税使其一路下挫并创出了十年新低。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研究员George Magnus表示,考虑到中国的政策风险和资本管制,将人民币视作避险货币并不适宜。他指出,人民币成为一种“不错的交易”是一种周期性现象,与避险货币地位无关,很大程度上它还达不到避险货币的要求。Magnus续称,从当前情况看,人民币无法成为美元或欧元的可靠替代,美元和欧元所具备的那种经济和体制属性是它所望尘莫及的。

人民币地位迟迟未能提升,与其汇价深受严控不无关系。此外,中国还严格控制本币外流,规定居民每人每年最多只能换汇5万美元。尽管近来人行为人民币上行开启了绿灯,周五还将每日中间价设在了强于预期的水平。然而,周六(10日)人行调降了沽空人民币的成本,宣布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到零,此举或许表明其对人民币近期的快速升值已开始感到了不安。人民币远期是一种外汇衍生品,常常被用来做淡人民币。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Eswar Prasad表示,要想使人民币拥有避险货币地位,中国必须增强金融市场流动性并开放资本帐户。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管中国事务的Prasad同时称,中国还需展示出体制框架上的一些关键要素,例如独立的中央银行以及一个民主政府应有的政治体制。

Prasad续称,伴随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投资中国可能仍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民币的价值也将会水涨船高,但并不意味人民币已经成了一种避险货币。若无更加深远的体制改革,人民币很难成为真正的避险货币。

天钧丨今日时事新闻–深度解构:若无深层改革 人民币避险货币地位难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