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医没说的植牙3大陷阱!

牙医没说的植牙3大陷阱!

图片来源/周书羽

为什么植牙这么贵?非植不可吗?

银行中阶主管李春玲(化名)两年前因为严重牙周病拔牙,为了解决缺牙问题,她决定植牙。凭着说可以“快速植牙、微创植牙”广告文宣,她挑了一家外观气派、装潢亮眼的诊所,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牙齿问题,以免影响即将到来的升迁考试。医生只花两星期就完成植牙手术,春玲万万没想到,才植入不到一个月,植体摇晃、牙龈发炎……因为感染太严重了,植入的6根植体必须全部移除,前前后后花了100万元,“人财两失”。

“无毒的家”健康生活专卖店总经理王康裕也曾遭受相同之痛。医生没有先处理他上腭后牙区垂直高度不足的问题,没有先进行鼻窦增高术,就直接植入人工牙根,结果牙床因承受力不足,就像发生土石流,植体歪斜下滑、严重摇晃,咬合也出现问题,不容易清洁而让他饱受牙龈疼痛、咀嚼困难、严重口臭的身心痛楚。

***

满街的牙科诊所招牌打着各种植牙广告,例如“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导引定位”、“采取最新的微创植牙技术、不痛不流血”,不仅让人看得眼花撩乱,连价格也令人不解,从五、六万到八、九万,有些声称是顶级品质,一颗还高达25万元。

“植牙市场现在是满混乱的,”林口长庚牙科部副部主任、中华民国赝复牙科学会理事长沈裕福忧心叹道,牙科已经是医疗美容的一部份了,一旦加入自费市场战局,未来只会愈来愈乱。

在台湾,40岁以上超过九成患有轻重程度不一牙周病,如果没及早治疗,拖到最后会牙齿脱落或拔牙,而植牙在目前国际牙医领域内堪称主流疗法,北医口腔学院院长欧耿良就曾估计,台湾地区牙科患者对人工牙根需求量,一年高达20万根。“大家都想抢下这块大饼,”一位诊所牙医坦言医界心态。

有些牙医为了留住客户,可以让患者“砍价”,再从牙材、零件等不易察觉的地方把成本“吃”回来;还有牙医为了说服患者以植牙取代传统牙桥(固定假牙),在患者耳边轻声建议:“没钱做?可以去小额贷款啊。”

不只价格乱,纠纷也不少。植牙技术在国外已有60年历史,进入台湾也已经20年了,却常常听闻植牙失败的案例,甚至打官司。根据台中市医事法学会理事长林义城统计,植牙在牙科医疗纠纷中,多年来排名第一(约占37%)。

三大混乱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植牙市场如此混乱,这些混乱又为民众带来哪些影响:

混乱原因一:削价竞争,抢食大饼

为了抢食植牙大饼,各种牙材厂牌陆续进入台湾市场。目前,光是植牙制造商全球就超过300家,开发出约600多种植牙系统,进入台湾的约有60多种系统,不论植体(人工牙根)或牙材(骨粉、骨钉、再生膜等),厂牌琳琅满目,“主要是因为许多牙材的专利期已经过了,”以致从瑞士、瑞典、法、德、美、韩、中国、东南亚到台湾自制厂牌,都涌进了台湾,中华民国口腔植体学会专科医师甄审委员会主委蔡逸民表示,如果从全球使用来看,瑞士、瑞典这些历史悠久的老厂牌,市占率超过半数以上,却相当昂贵,一颗植体动辄八、九万。

有些后起之秀,例如以采取蓝海策略的韩国厂牌为例,因为较晚进入市场,只好把价格拉低,抢食市场,等市占率扩大之后再慢慢把价格拉高,“所以有些地方五、六万就可植牙,”台北长庚一般牙科及义齿补缀科医师陈雅怡解释。

植牙市场就像买车,厂牌决定价格,有些人追求顶级品质,酷爱动辄好几百万元的欧洲名车,有些人偏好日系车,有些人宁可买国产车……。

以瑞士、瑞典等最古老的植牙系统来说,1965年一位瑞典教授成功在病人口中植入全世界第一支植体,追踪40多年,患者口内植体依旧非常牢固,改写了牙周病教科书内的治疗方式,也因为这些老厂牌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追踪研究,发表论文,包括了患者口腔骨头的变化、植体是否会产生金属疲乏等等,这些具体研究让许多强调实证医学的牙医师敢放心使用,即使价格昂贵,仍不愿意换其他较小厂牌。

也因此,在采访过程中,问许多牙医“合理的植牙价格是多少”时,得到的落差极大,“5〜15万元都很合理。”再追问,既然很多制作植体的专利期已过,可以复制、贩售,手术成功率也差异不大,那选什么厂牌有差吗?“当然有差,大厂牌有保固”、“植牙时需要的套件、零件,原厂的品质还是不一样”、“如果你愿意,东南亚国家的也可以用”、“需要更多年研究确认植体受力没问题,要用再用”……牙医师们纷纷表示,厂牌决定了价格,昂贵的欧美大厂牌提供更多附加价值,例如5年保固,患者凭着保证书,不论搬家或移民到海外,都不愁找不到地方维修。

别小看后续维修保固,因为千百种的植牙系统,彼此并不相容。意思是,即使手术成功了,放入嘴巴中的植体得跟着自己一辈子,经过长年使用,难免会发生螺丝松动、断落或柱心坏掉,这些小小零件这时就成为关键,万一原公司倒了、被并购了或赚饱收山了,厂牌消失在市场上,就买不到原始的零件,让患者成为“植牙孤儿”。

“临床上很多这样的案例,实在很伤脑筋,”陈雅怡说,20年前植牙的患者因为植体出问题来求助,其实只需要几个零件补修就可以,却因为买不到零件了,不得已只好全部挖掉,重新植入新的系统。也因此,陈雅怡建议使用具永续经营能力的大厂品牌,即使某个系列停产了,原厂业务代表可以帮忙找,或者干脆请原厂重新开模,长期来说“对病人比较有保障。”

混乱原因二:刻意降低成本,医疗品质堪忧

有些医生即使使用很好的厂牌,却因为价格昂贵,而设法从中降低一些成本,例如植体上面的保护盖,原厂价一个2000元,当医生帮病人植入口腔后,这保护盖就没有用了,有良心的医生会直接扔掉,但有些医生却拿去消毒,重复使用,这样下次就不必跟原厂购买。

别以为消毒过就没事,欧洲有研究发现,将使用过的保护盖消毒后,埋入大白鼠体内,对体内蛋白质仍会产生抗体,“为了病人安全,不应该使用reuse(上个病人使用过)的东西,”台大医学院牙周病学系兼任助理教授蔡逸民说。

时间也是成本之一。

有的医生会简化检查评估流程,明明病人的骨头条件不适合进行“即拔即种”的植牙疗法却仍帮病人做;或配合一些行程忙碌、希望短时间内完成植牙的患者(以留住客户),例如种下人工牙根之后要等三个月至半年,才能放牙冠,完成植牙,但因为贪快,植体还没稳固、牙肉还没恢复健康就放牙冠,一放入就因为受力过大而让植体松脱,牙周组织感染、植牙失败。还有的人即使植牙手术成功,牙医没有花时间跟病人详细说明植牙后并不是一劳永逸,需要长期维护保养、教病人如何正确清洁口腔、定期回诊等,一段时间后植体仍可能出问题,例如得植体周围炎或植体松动,徒生医纠事端。

“只要病人想快,我就不接,”相信慢工出细活的台大医院前牙周病科主任刘谦美坚持,植牙前一定要花很多时间把地基处理好、打稳,就像盖房子,要评估哪里钢筋(骨头)不够、水泥(牙周组织)不足,才能决定植入的时间、方向及植体粗细长短等。

“植牙不应该追求速度,”看到许多植牙医疗纠纷层出不穷,中华民国牙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黄建文忧心指出,重点应该在仔细评估病人的植牙条件好不好,回归医疗品质。此外,他也丢出一个思考点:“愿意让病人指挥的医生,你认为是具有专业的好医生吗?”

混乱原因三:医生专业参差不齐

提到专业,这不仅决定了价格,也决定植牙成功或失败。植牙费用中除了牙材(人工牙根、连接器、牙冠),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是手术治疗费用,这跟手术复杂度及专业技术、临床经验有关,有人说这就像艺术家一样,自己订作品价格。这也像“聘请陈长文律师跟刚考上执照的年轻律师打官司,费用当然不一样,”黄建文譬喻。

上网打关键字“植牙”,相关医学会就有20多个,到底哪个学会才“够专业”,很难判断。

这是因为“植牙目前没有隶属哪个专科,”台湾牙周病医学会副理事长王俊程解释。卫生署只通过三个牙科次专科:口腔外科、口腔病理、齿腭矫正科,植牙专科则由各学会自行管控发出认证。

美国牙医学会认为植牙包括牙周、补骨、鼻窦手术、假牙制作等领域,合格的人工植牙专科医师必须经过这些训练。以台湾来说,较接近这完整训练的是口腔外科、牙周病科与赝复补缀科,王俊程表示。

偏偏,有些医生只是出国参加三、五天的超短期训练,回来后就自称是美国某名校医生,让资历显得很有看头,有些医生则是有理论却缺乏长期实务经验,最后倒楣的还是病人。

即使目前文献说植牙五年成功率超过九成,“注意,这是指研究者自己操作植牙并选择欧洲最老的厂牌,经过五年追踪得出的,不代表所有的植牙医生或使用任何牙材厂牌都可以这么成功,”林口长庚牙科部副部主任沈裕福一语道破数字陷阱,他建议患者要去问医生自己的植牙成功率。

医师专业训练参差不齐,也反映在诊所环境上,例如设备及消毒流程不确实,医生进行治疗时没有戴手套或戴手套时乱摸东西、手术前后没有认真洗手,这些都易让患者发生感染,让植牙失败。

手术过程的感染控制以及植牙前的牙周病治疗相当重要,但有的医生没有彻底执行这项预备工作,让病人口腔内的细菌量减至最低,拥有健康的口腔后再植牙,反而帮病人打雷射,透过雷射治疗来加强局部杀菌,“再跟病人另外收雷射治疗费用,”不愿具名的牙医师说,偏偏有些病人很吃这套,“因为可以减少治疗时间。”

针对这些市场乱象,医界忧心之余也只能透过自律来改善,以最资深、最早建立专科认证制度的全国性学会──中华民国口腔植体学会来说,他们将重点放在把关专科医师认证,所有会员入会之后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过程。

首先,要先通过资格审或病例审,成为研究员之后,才能参加专科医师笔试,然后得通过病例审以及口试的重重考验,才能取得专科认证,之后每五年还得进行专科医师资格展延审核,才能连续保有该学会的专科医师资格,“所以我们学会成立17年,会员1200多位,取得专科认证的只有200位左右,”专科医师审查会委员主委蔡逸民说,17年来坚持严格把关,以台湾的生态环境并不容易,却是对病人最应该做的事情。

至于费用混乱的问题,甫上任的卫生署医事处长许铭能指出,针对医疗自费市场衍生的乱象,卫生署在今年7月26日行文给各县市卫生局依法管理,根据医疗法第21、22条,医疗机构对于各种医疗收费必须报请地方卫生主管机关核定,“以植牙来说,费用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医疗机构不可以擅立收费项目,如果有,必须再逐一报备卫生主管机关。

此外,自费收费事项应该用公告或张贴在机构明显处,同时要开收据给患者,收据上要载明收费项目及金额,如果医疗机构违反,民众可以跟卫生局反应。

面对自费医疗乱象,不论是医学会加强专业自律,或政府祭出法条管理,都无法百分之百保证就医安全,更重要的是民众要拿回主导权,将植牙当作跟置换膝关节、开心脏手术一样,多问几个医生、多观察就诊环境,既然满街都是牙科诊所,病人当然可以“货比三家”,选择一个兼具医术医德的医生,避免让口腔陷入危险之中。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时事优选新闻–牙医没说的植牙3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