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辛德勒”:日军烧杀奸淫 丹麦人辛德贝格英勇救人

北京文攻武吓升级,香港抗争难逃六四悲局?(视频)

更多新闻请进入“六四事件”专题页面 香港经历了最激烈的831抗争周末之后,中国喉舌《人民日报》喊出香港保卫战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其他官媒纷纷跟进,称“犁庭扫穴”、“为民除害”的收盘时刻已经来临。港府也祭出“紧急法”的试探气球,相继逮捕多名学运领袖和反对派议…

“丹麦辛德勒”:日军烧杀奸淫 丹麦人辛德贝格英勇救人

贝恩哈尔·辛德贝格(Bernhard Arp Sindberg)挥舞丹麦国旗,把日军挡在避难所外

他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丹麦青年,南京城郊外江南水泥厂的门卫,但在中国却被称为“丹麦英雄”。

同一天,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奥胡斯为一尊3米高的辛德贝格铜像剪彩。那是辛德贝格出生的城市。铜像是南京送给奥胡斯的礼物。

奥胡斯市档案馆馆长索伦·克里斯滕森对辛德贝格的评语:一个在贫困中默默无闻地死去的人,实际上可能是我们最了不起的英雄之一。

哥本哈根大学跨文化与宗教研究系研究员彼得·哈姆森(Peter Harmsen,中文名何铭生)去年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不久奥胡斯将为辛德贝格竖纪念碑。

辛德贝格被称为丹麦的辛德勒。后者从纳粹手中救了无数犹太人的名,事迹被好莱坞拍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1937年冬~1938年春,辛德贝格与德国人卡尔·京特等人一起在南京远郊的江南水泥厂收容了1.5万至2万名难民,建了难民诊疗所(辛德贝格小医院),还用图文记录了日军的暴行。丹麦学者估计获救人数为6千到1万人。

BBC记者劳伦斯·彼得(Laurence Peter)梳理史料,回顾了辛德贝格当年的大智大勇。

辛德贝格在南京。他当时很清楚自己做的事有多危险

南京沦陷

日军在南京城里烧杀奸淫长达6周,据估计30万人死于南京大屠杀,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儿童,被强奸的妇女估计约2万人。

日军暴行不仅有中国目击者、幸存者的记录,像辛德贝格那样当时在南京的西方人也保留了大量图文记录。

迄今为止日本仍有政客否认发生过大屠杀,否认中方所说的死亡人数。这是中日关系的一个紧张源。

南京被日军攻陷时,辛德贝格26岁,在丹麦公司建的江南水泥厂受雇不久,工作是门卫。他有一个德国人同事,卡尔·金特(Karl Günther)。

辛德贝格和金特设法搭了一个避难所和一个诊所,收留了大量中国难民。

辛德贝格在水泥厂楼顶用颜料画了巨大的丹麦国旗,以免遭日军轰炸。

他和金特还在水泥厂周边插上丹麦国旗和德国纳粹旗。

《奥胡斯教区时报》1938年3月6日发表《最大的丹麦国旗飘扬在中国南京》报道,其中引用了辛德贝格的一段话:

“我在厂里升起了一面在中国最大的丹麦国旗。我还让人在厂房屋顶上用油漆绘出一面约1350平方米的丹麦国旗,从空中就能清楚地看到。我想这一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面丹麦国旗。”

当时,日本跟纳粹德国和丹麦属于友好关系,因此日军对这个地方不敢造

研究辛德贝格的丹麦学者何铭生(Peter Harmsen)说,战争爆发前,辛德贝格真的就是个不能再普通的无名之辈,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他身高1.72米,就是1930年代丹麦青年男子的平均身高。他在学校成绩一般。

“但是,1937-1938那个黑暗的寒冬,他变了。面对日军的残忍,他决定采取行动。”

和辛德勒一样,在被救助的人眼里他是了不起的。

2006年4月,辛德贝格的妹妹比滕到南京,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一批文物,其中有一条丝绸感谢状,题头绣着“辛佩先生惠存”,正文是“见义勇为”4个黑色大字,落款是11位中国人的姓名。

辛佩是中国难民对辛德贝格的称呼。

幸存者记得

当年15岁的周仲兵(音)是幸存者之一。他说:“当时有一个丹麦人设的避难所,外面有人站岗,还有人巡逻。日本人去找麻烦时,丹麦人就出去拦住他们。”

何铭生援引的另一名目击者叫郭十妹(音),农妇,1937年时25岁。

她说:“日本人到避难所门口时,那个外国人(辛德贝格)就走出去跟他们交涉,说一会儿话,然后日本人就走了。”

“要是日本人来找女人,那个外国人就拿出(丹麦国)旗子,跟他们说几句话,然后日本人就走了。”

辛德贝格曾在给友人的信里描述目睹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时的震惊:“到处都鲜血横流,你根本无法想象。从8月份以来,我有充分的机会研究战争的恐怖。血、血,更多的血。”

辛德贝格

辛德贝格教育程度不高,十来岁就辍学,跟着远洋轮出国,在船上打杂为生。

1931年,他加入法国外籍军团,没过几个月就当了逃兵。

据他的外甥女对中国媒体透露,辛德贝格从法国外籍军团当了逃兵后,一度被当局通缉。

1934年,辛德贝格到了中国,曾给英国驻华记者菲利浦·史蒂汶斯当司机。

1937年11月,日军攻打上海,史蒂汶斯在火线报道时被日军机枪射中身亡。

日军攻入南京前不久,辛德贝格刚刚在江南水泥厂找到门卫的工作。

他在南京时间不长,但记录了大量日军暴行,还把报告交到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1938年第24届国际劳工大会上,辛德贝格放映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美国牧师马吉拍摄的日军暴行影片。

辛德贝格1939年离开中国,辗转前往美国,加入了美国商船队服役,退役后定居加利福尼亚,终身未婚,1983年去世。

他生前极少谈及早年在南京目睹的惨绝人寰的情形。

但他当年的勇气和义举不会被遗忘。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2011年访华,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手里拿着的黄玫瑰,就是以辛德贝格命名的“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玫瑰”。

何铭生对BBC表示,辛德贝格向中国难民打开了一扇门,从另一层意义上讲,他也打开了一扇通向自己灵魂的门。

“这就使辛德贝格的故事具有了普世的意义。它触及极端环境下人何以为人的问题。”

他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幸运的,永远不必经受那样的考验。辛德贝格别无选择,但他通过了考验。”

如果处于类似境地,我们每个人会如何反应?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时事优选新闻–“丹麦辛德勒”:日军烧杀奸淫 丹麦人辛德贝格英勇救人

林郑月娥闭门谈话曝光:若有选择宁肯立辞 危机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