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追根溯源话饺子

  • 历史

英国估80%人感染 790万人住院 疫情持续至明年(图)

有英媒取得来自英国国家卫生署(NHS)一份内部文件显示,评估未来12个月疫情会持续延烧,直到2021年春季,预估有80%的英国人遭到感染,其中更有15%(约莫790万人)的人需要住院。。图为英国民众挥舞国旗庆祝脱欧。(路透资料照) 武汉肺炎延烧全球,英国政府迄…

逢年过节吃饺子,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日常饮食文化,饺子因此又有“国食”的雅称。但饺子何时出现?关于这个问题却众说纷纭,一直有争议。

01

饺子起源传统说

逢年过节吃饺子,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日常饮食文化,饺子因此又有“国食”的雅称。但饺子何时出现?关于这个问题却众说纷纭,一直有争议。饺子起源目前在学术界仍然是个谜。

中国人普遍认可“张仲景说”,饺子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称“馄饨”;唐代“汤中牢丸”“偃月形馄饨”。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曾提到市售有“水晶角儿”“煎角子”“双下驼峰角子”。

张仲景

宋朝出现了饺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叫法“扁食”,而扁食之名,最早见于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进上御膳亦用馄饨、扁食,乃金人御膳也。”“扁食”或从女真语音译而来,随着女真入主中原而普及,元明两代仅是延续了这个称呼。扁食,元明时期多写作“匾食”。《幽闺记》相传为元人施惠(君美)所作,是一部女真题材的元南戏,“(丑叫科)不要哄他了。一卖肉,一卖鸡,一卖烧鹅,一卖匾食,快着呵!”“卖匾食”指“卖扁食”。元代饺子亦称为“时罗角儿”。明末又称饺子为“粉角”,形状和现在的饺子十分相似。

清朝时,饺子的发展已基本成熟。饺子名称非常繁多,称为角子、饺儿、扁食,又有饺饵、水点心、粉角、煮饽饽、饺子等多种名称。做饺子多用动词“打”“包”,谓之“包饺子”“打扁食”。

明清的小说杂记中经常出现饺子的各种称谓。如明末清初西周生所著的以山东方言为基础的《醒世姻缘传》,其第二六回:“管家娘子……背了家主,烙火烧、捍油饼、蒸汤面、包扁食。”;明万历年间周楫《西湖二集》载:“……蒸馒头,做卷蒸,打扁食,下粉汤,岂不是个贱役?”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在几个章节曾有“煮着馄饨”“鹅油白糖蒸的饺儿”“猪油饺饵”;评书《续小五义》中徐良打擂,非常生动地形容众贼逃窜情形“噼噔噗咚类若下扁食一般”。到了清末,文学作品中才出现“水饺子”“汤麦饺子”“蒸食饺子”等。

02

饺子非蒙古菜系

日本人伊藤武写的《亚洲美食之旅》一书中说,饺子起源于阿尔泰语系的菜系,后来由蒙古人传到了中国。俄罗斯人现在也流行吃饺子,当地饺子叫Pelmeni,这个词来自于俄语的“耳朵面包”。俄罗斯人说饺子起源于13世纪乌拉尔或者西伯利亚地区。

Pelmeni

中国普遍认为饺子来自中国,被蒙古人带到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后传入欧洲。但这种说法有女真人的影子。蒙古先征服了金朝的北方地区,即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地域,就开始了西征。此时,要说蒙古人把饺子带到西方,那也是从契丹和女真人那里学到的饺子做法。

可以说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但并非中国独有。事实是,饺子则可能是进入中国北方的契丹人,最先从馄饨发展而来,将馄饨包成半月形就成了饺子,辽金时期是饺子发展的成熟期。很多国家或有类似“带馅儿”的食品,或是根据中国饺子进行了本土化改良。

03

饺子起源契丹和女真可能性最大

饺子是从馄饨衍生而来,毋容置疑。但哪个民族最先把馄饨发展成饺子呢?契丹族的饮食最初是以马、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约在九世纪下半叶,契丹内部在汉族影响下开始出现农业。契丹族的饮食结构开始向精细转变,谷物种类增多,面食逐渐成为契丹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品,有馒头、炊饼、胡饼、汤饼、扁食(饺子)、煎饼等等。

扁食(饺子)应该是契丹人首先创制。史载,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年),燕京(今北京)久旱,辽人派船到宋境购买麦种,可见辽代种麦数量之大。辽人食面,不仅能蒸馒头,有时还将面团擀成薄片做成其他食品。辽墓壁画揭示了“饺子”的起源。如内蒙古敖汉旗一座辽墓有一幅壁画,画中女仆左手伸直按一面杖,右手半握拳,用食指转动一圆形面片,极似今人在擀饺子皮。

敖汉旗四家子镇羊山一号辽墓西南壁壁画

此时,女真人还是辽国的臣民。“女真”,是契丹人对“肃慎”读音上的音转。《三朝北盟汇编》中,“女真……本名珠里真”。女真语继承“肃慎”这一词汇,读音为“珠里真”,即“东方之鹰(海东青)”的意思。活跃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从契丹人那里得到了扁食(饺子)技能。

女真人进入到中原后,逐渐将金朝的领土范围拓展至秦岭、淮河一线,。金朝疆域广博,物产丰富,多民族杂居,金代的饮食生活具有多民族饮食融合的特点。食物烹制更加精细和讲究,逐步形成了以缈、粥、面食、糕点等为主食,肉类、奶制品、鱼类、蔬菜水果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女真人又把扁食(饺子)带到中原以外更广阔的地区并发扬光大,随后蒙古人把扁食(饺子)带到乌拉尔地区,而后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

在如今斯拉夫语国家中,人们仍然称中国为“契丹”。辽王朝全盛时期,前来朝贡和通商的官方使团、民间商队,踵武相接,络绎于途,一派“万国来朝”景象。当时中亚地区“无闻中国有北宋,只知契丹即中国”,即把中国称为契丹(Cathay)。即便在蒙古征西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就有了“饺子“,那也应该是最靠近这一区域最强盛的辽国契丹人传过去的饮食文化。

中世纪开始北方基本一直在契丹、女真、蒙古等统治下,长期受其影响,所以北方的很多习俗并不是汉族的。饺子的“饺”字像是外来音译词,因为无法解释其含义。汉语当叫“扁食”,扁状食物之意。此女真音原封不动的被日本人保留并使用至今,女真语读“giyose”,日本人读“giyoza”。时至今日,东北人管包馅用的牛骨工具叫“扁食抹子”。包饺子时,通常会问:“你捏了几个饺子啊?”因为女真人早期祭祀用的饺子是素的,满族进北京后,严格遵守祖训,皇宫除夕必吃素馅饺子。北方各地扁食荤素都有,尤其以素馅居多。清代杨柳青民歌《卖扁食》的词,说的是大姑娘赶集卖饺子谋生的事。白菜、馃子、葱丝、香油,一样齿颊留香。受清朝宫廷文化的影响,京津冀一带至今许多家庭都在大年初一吃素馅饺子。

金代的“扁食”“馄饨”其实是一类食品,传承于中国历史悠久的美食“馄饨”。金人按女真音读为“扁食”,宋《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一:“(金人)并吃馄饨扁食。”明本《李九我批评破窑记》第十三出《乞寺被侮》释“馄饨”云:“以面为饼,以肉裹之,即今之扁食……”

非常有趣的是,在河南安阳地区的民俗中,我们可以看到“扁食”和“饺子”并存的状况。饺子和扁食不是一种食品,捏扁食的白面,需掺一半豆面,或者荞麦面,素馅儿,素饺子不好包陷,为了多打进去陷,要在饺子皮上慢慢捏成麦穗形式,如今东北满族饺子多为麦穗样;而饺子是肉馅儿,全用白面,用手挤。江淮官话为方言基础的《西游记》第四六回:“就似人家包匾食,一捻一个就囫囵。”北方很多地区,包馄饨的手法一直秉承大宋的技法。安阳地区则保留了金代“扁食”和明清“饺子”,这两种同一起源确略有不同的食品。

现代汉语方言地理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各方言互相取代、交融、渗透、影响的产物。如今“扁食”失去了通语词的身份,被“饺子”取而代之。而在北方很多地区一带的方言里,仍保存着称“饺子”为“扁食”的口头传承。1999年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中说,“扁食”分布在中原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晋语、兰银官话、江淮官话。

在当今河北冀中、河南驻马店、山西高平及陕南等地区都有一段《卖扁食》民谣。这些地区当年处于金王朝的核心统治地区。传唱千百年的歌谣有个共同特点:即扁食装瓦罐里面,吃时用碗盛,筷子夹着吃;红白萝卜羊肉陷、葱花姜丝肉疙丁儿;东城门内摆摊卖。河南驻马店民歌还说家里开个馄饨馆。民谣为闹年锣鼓的节奏,乐曲音调朴素明朗,主题欢快活泼,隐约有萨满遗风“东北二人转”之曲调。扁食装瓦罐里面,有汤有水类似南方的“馄饨”,基本未脱离馄饨的吃法。

而在更靠近长城沿线的山西北部也传唱扁食的歌谣:如朔州民间歌舞、左权小花戏、大同二人台。大同《卖扁食》已经有了“要卖饺子去”;拿的炊具也不是瓦罐,而是“左手拿着铜笊篱,右手又拿簸箕箕”。陕北民歌《信天游》:“吃了一碗扁食没喝一口汤,没打定主意上了人家的当。”上述地区的扁食更具有北方饺子的特征,但在吃法上还是“馄饨”式,直到明清以北京为核心的北方地区才出现水煮的饺子,盛在盘里或碗里,蘸料吃。

04

清代推广起来的过年食品

历史上我国北方地区更多地受女真人、蒙古族、满族的影响,在文化风俗尤其是饮食方面,有着不同于唐宋的习惯,而南方汉族则更多地传承了汉唐遗风。在过年习俗上,南北方有明显的区别,北方人必须要吃饺子,而南方人讲究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馄饨相对于饺子的吃法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

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文中的煮饽饽,即是水饺子。清代满族统治阶级为了营造一个太平盛世,把南北方人民都喜爱吃的带馅类水煮食品推广至整个北方地区,毫无疑问,饺子是清代推广起来的过年食品。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时事优选新闻–追根溯源话饺子

川普警告经济或走向衰退:道指狂跌2997点 1月3次熔断

3月16日,美国股市暴跌,这是自1987年黑色星期一市场崩盘以来最糟糕的一天,即使在美联储开始大规模货币刺激以遏制因冠状病毒爆发造成的经济增长放缓。 美联储的突然降息并未挽回美股近期颓势。周一,美股大幅低开,道指跌约2200点,科技股、石油股与中概股板块重挫。…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