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抗日战略大布局 西安事变几乎毁于一旦 中共逐渐坐大

蒋介石抗日战略大布局 西安事变几乎毁于一旦 中共逐渐坐大

1941年2月,重庆

经过一系列的消除藩镇的军事行动,包括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中华民国国内四大军阀中或被消灭或被削弱,国内大的反对力量都被消灭了,再没有一个军阀有能力推翻政府,甚至所有军阀联手也不足以颠覆民国。

至少这样一来,中国会有唯一的领导者了,也有统一的指挥。以中国领土面积之大,人口之多,这个国家已经具有强大的潜力,任何一个国家也不能轻视,由此和日军决战的第一步达到了。

但没想到的是,有两个势力乘机发展了起来,一个就是宿敌日本,他乘机攻击了东北。东北地方军阀张学良为了保存实力不战而退,放弃了东北三省。其实这也是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最好的注解。如果不能消灭内部的这些军阀,东北的事情恐怕还会一次次的重演。而且就算是张学良如此卖国,由于他掌握重兵在手,当时实力尚且较弱的蒋介石也根本无法严厉处罚他。

另外一个就是中共,他们借助这个时机将实力扩大到中国的很多省份,建立了六大苏区和不下50万规模的红军。

第一个阶段完成之后,第二个阶段就是消灭剩余的国内武装割据力量,尤其以威胁最大的中共和占据着中国西部的军阀(西部是抗日持久作战的大后方)为重中之重,同时还要尽一切力量阻止日军继续从东北深入中国腹地。

为了阻止日军,蒋介石接连组织了两个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也就是长城会战和128淞沪会战,这两战多则使用近30万兵力,少则也用了10万大军,以惨重的代价勉强挡住了日军。

另外就是通过五次围剿和长征,蒋介石一石二鸟的将红军几乎全部消灭,同时更基本没有损失的消灭了盘踞在中国西部的军阀力量,基本控制了包括湖南,贵州,四川,广西,云南,甘肃这些省份,由此国家几乎完全统一了,而持久抗战的大后方也有了,抗战获胜的必要条件就要满足了。

下一步只要再继续花上最多1年时间就可以完全消灭中共和国内其他残余军阀,控制整个国家,那样就可以和日军决战了。

没想到就在这个关头,张学良杨虎城出于自保,突然发动了西安事变。他们妄想和中共联手,在苏联援助下割据西北,建立所谓的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由此破釜沉舟的捉住了蒋介石。

这样一来,局势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完全打破了蒋介石10年来的苦心经营。

如果不同意张扬和中共的要求,蒋介石估计就没命。蒋介石一死,国民党就再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服众,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控制大局,接手10年来牺牲无数战士换来的大好局面。

且不说原本暂时屈居蒋介石之下的地方残余军阀力量,甚至南京政府和中央军内部恐怕也会分裂。

那么中国又会陷入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乱世。当时日军羽翼未丰,但也乘机控制了中国东北的南部,割据青岛,夺取了中国很多特权。

此时就是日军侵华的最好机会。张扬虽然号称抗日,但就凭他们连中共都打不过的20万军队,有任何可能胜得了二战期间出兵200万多的日军吗?

而中共在陕北残余的3万多部队在中央军的压迫下自己朝不保夕,靠什么来和比60万中央军更强大的日军去拼呢?

恐怕中国又要再一次亡国了,甚至几亿人再次沦为异族的奴隶,这是蒋介石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权衡轻重得失,没有办法,蒋介石只得同意暂时不消灭中共,换取了自己的释放和苏联承诺的对中国抗战的军事支持。而没有任何实力为其作担保的张扬则瞬间灰飞烟灭,杨虎城后来被杀,张学良则被囚禁了半个多世纪。而国民政府也为自己最终被中共推翻埋下了最大的隐患,但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谓两害相比取其轻。

好在西安事变之前同日本决战的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已经完成,抗战获胜的最必要的条件就有了,也就是持久抗战的最基本条件具备了。

这些条件就是国家统一的指挥中心,持久抗战的大后方,一定的军事力量和全国人民的支持。

所以西安事变尚没有彻底影响中国抗战的准备。

但这仅仅是最基本的条件,远远不是充分条件。现在中日军力国力都相差太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根本不应该开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中国能够获胜,必然也是惨胜,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对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来说,最有利的就是日本先和苏联或者英美开战,中国借此积累力量,最终寻找时机参战,痛打一下落水狗,就像赤壁时期的刘备。

一般有利的情况就是中日虽然要开战,但最好有2到3年的缓冲期。

这样一来,一则中国在长达20多年的分裂和战乱以后,急需要一个恢复休整时期,哪怕1,2年也是极为宝贵的。

二则时间拖得越久,就离世界大战越近。日本想要争夺亚洲霸权,就必然要和苏英美法等列强作对,所以日本和这几个国家的开战只是时间问题。

而日本的国力并没有他们认为的那么强,一旦和这些国家为敌,想要获胜就必然要加入轴心国和德意站在一起。可惜的是,德意也并没有太强的力量,德意日三国总实力顶多相当于英美苏法四国总实力的二分之一,所以日本无论单挑或者群殴的结果必然是战败。

时间拖得越久,日本就越可能和英美苏提前进入战争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中日在1939或者1940年开战,也就1,2年后日本就和美英法开战了,再过2,3年日本就战败投降了。

那么日本这个祸水就是几国一起承担,不再是可怜的中国一个人扛了。

除了上面两种可能以外,最差的就是像真实历史这样。日本畏惧中国内部统一以后的高速发展和扩军备战,在西安事变结束以后短短半年内就发动了侵华战争。

此时最高兴的就是苏联和中共,苏联高兴是因为他的宿敌日本只要不能在侵华战争中获胜,就无力向他进攻,它安全了!

中共高兴是因为这样一来,国民政府就必须答应他的所谓请缨抗战的要求,提供武器,军费和最重要的番号,名义,让其开往抗日前线了。

毛泽东很清楚的知道,只要自己利用红军最擅长的游击战,在日军兵力薄弱的大后方发展,最多几年时间就会将中共的兵力扩大十倍二十倍,地盘则更是扩大上百倍。相反,由于国民政府是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必遭惨重打击,实力大减。

此消彼长,这样一来,在不远的将来,中共就有和国府争夺中国的能力了。

总之,日军选择了对中国最为不利的一条路,但这实际也是对日本最不利的一条路。

日军的宿敌其实并不是中国,因为日本心里很清楚,中国在至少10年内尚没有消灭它的能力。在这段时间内,中国顶多只能自卫,保家卫国,守卫本国领土不被日本侵犯,无力主动进攻日本。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对日本的威胁不大。

但苏联和英美就不同了,这些国家都有消灭日本的能力,也有消灭日本的动机。

日本为了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试图在亚洲扩张,就必须和这几个列强一战。就像当年罗马和迦太基一样,一山不容二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真正的崛起从来都没有所谓的和平的,和平崛起只是糊弄人的话。世界上也从没有一个国家的真正崛起没有伴随着战争的大胜。

日本过早的进攻中国,最终就是将超过百万的日军部队陷入中国持久战的泥潭,导致他的陆军再也没有力量全面进攻苏联。

而后来主要依靠海军进攻英美的时候,由于陆军兵力不足最远也只是打到缅甸,印尼,中途岛而已。

如果将在中国的100多万部队拿出来,日本就可以毫不费力的进攻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和德国从东西夹击苏联。

当时苏联之所以在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勉强获胜,主要依靠德军无法染指的大后方编组的大量预备役部队。如果日军出动百万大军挺进苏联的远东,西伯利亚,外蒙古,那么苏联至少要使用百万大军以应付。怕是把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战役所有预备队顶上都不够,还怎么可能取胜?恐怕苏联就要亡国了。

日军攻占整个缅甸只用了6万多部队,后来由于兵力不足,无法继续进攻印度。如果把在中国的100多万部队拿出来继续进攻,那么恐怕日军就完全可以占领印度,澳大利亚,甚至进而占领中东的伊朗,伊拉克,沙特,土耳其等国,由此同在希腊和埃及的德意部队会师,这样就危害极大,恐怕二战结局就不好说了。

日本人并没有这么做。

再回到中国一方来。

日本军校出身的蒋介石深知日本和日军的实力,他知道以中国的国力和军力,想速战速决战胜日本没有可能。如果条件不成熟而贸然和日本决战,自然必败无疑。

克劳塞维茨和孙子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所谓战争的唯一目的是取胜。

明知道会失败还去打,就是最蠢的蠢蛋,也是最大的民族罪人!

蒋介石认为中国要想获胜,就只有发挥中国地大人多的最大优势,利用持久战拖垮日军和日本才是最实际的。

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因素,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众多智囊人物,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制定了整个抗战的构思,前后用了10年时间,付出了相当重大的代价才完成。

抗战的中国战场执行的是层层防御的持久战,用三层坚固的防御体系和日军鏖战。

这三层的核心是四川省,该省有4000,5000万人口,也就是可以出至少100万兵员,更是著名的产粮区,可以负担军队的作战。如果把军工体系迁移到四川,再开通通过云南或者新疆到海外的物资援助线路,加上四川省周围地形全是一夫当关的山地,只要防御得当,将士用命,日军是不可能攻下的。

所以四川是抗战的中心,也是民族复兴的基地,是最坚固的最后防线。

第二层就是围绕着四川省的一圈省份,主要是湖北,湖南,贵州,广西,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几省,这几个省也多是适合防御的省份,地形极为复杂,相比四川来说也毫不逊色。况且这几个省地域也非常辽阔,日军以百万兵力想在短时间内占领这些省份是不可能的。

最后一层,也就是最外圈的华北五省,以及沿海附近的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这几个省。

这几个省从防御上来说并不是很有利,华北五省靠近日军控制的东北,而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都是沿海,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完全控制中国沿海地区,也就是随时可以在这些省份登陆,所以对防御是不利的。

这三层防御,就像坦克的多层复合装甲一样,攻破了外层,还有中层,攻破了中层,还有内层。越往里面的防御越顽强,越往里面越难打。

也像爬雪山一样,越往上越难爬,山脚人人都能爬,只有山民才能爬到半山腰,爬到雪山顶就只有少数专业登山运动员了。

同时蒋介石吸取明朝和宋朝灭亡的经验,在正面和日军交锋的同时,还派出大量部队进入敌后作战,迫使日军分兵驻守,削弱日军的一线进攻力量,也让日军处于前方后方四处交战的不利情况。

这个战略是很伟大的,但具体实施起来,却仍有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每一层的防御要尽量争取时间,要尽量拖住敌人,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同时还要尽量消灭敌人,消灭的越多对我们越有利。

第二,就是要尽一切力量保存自己,因为这是持久抗战,消灭敌人很重要,但保存自己更重要。如果自己损失太大,遭遇类似于苏德战场苏联遭受的那种毁灭性的合围歼灭战役。以国军落后的国力军力,无法像苏联一样在短时间内恢复实力,那么持久战打不下去,也就失败了。

但目前看来,确实我们就遭遇了这个情况。

华北五省除了山西以外,全部是适合日军速战速决的地形,日军以自己机动性的优势不需要太久就可以攻下这几个省份。

同时日军在些省份也极容易发挥火力上的巨大优势,可以造成国军惨重的损失,自己却不会损失太多的力量,就像基辅战役的德军一样,这都是持久战的最大忌讳。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时事优选新闻–蒋介石抗日战略大布局 西安事变几乎毁于一旦 中共逐渐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