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人越无能 越爱做“这件事”

  • 生活

巧穿衣掩饰缺憾扮靓身材

左:阔腿裤加上厚挺材质可修饰下半身的身形。 中:露肩装有助于掩饰手臂赘肉; 右:“水桶腰”可尝试几何图案设计。 模特儿般的完美身段比例,绝非凡人如你我所拥有。不过,没有无可挑剔的身材,还是可以花点心思,通过恰当的服饰穿搭技巧,凸显靓丽姿态。 生活妙招网小编特邀…

许多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把责任推卸给环境和他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是把责任推卸给环境和他人,还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原因?

《四十二章经》中有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做人最忌讳的,是总挑剔他人,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01】

先讲一个笑话。

一个男人近期发现,妻子的耳朵越来越聋,经常是问了好几遍都没有回应。

于是,他就去问医生:“我该怎么办?”

医生告诉他:“你可以试着多喊几次,比如先站远点提问,然后站近点提问,最后站在她身后提问。”

男人回到家,进门的时候问了一句:“亲爱的,今晚吃什么?”

没有听到回应。

男人就往前迈了几大步,接着问:“亲爱的,今晚吃什么?”

依然没有听到回应。

男人失望地走到妻子身后,又一次问道:“亲爱的,今晚吃什么?”

这时候,他听到妻子说:“吃鱼啊!我都回答你三遍了!”

在人生的旅途上,人们往往背着两个包袱,一个包袱上写着他人的过失,另一个包袱上写着自己的过失。然而很多人却往往把写着他人过失的包袱放到胸前,而把写着自己过失的包袱放在了背后。所以这类人无论怎么看,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但是一低头,却很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

他们总能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没问题,都是你的问题。”

“这个事情和我无关,你去找谁谁谁。”

“如果我有问题,也都是你造成的。”

诸如此类。

少时怨父母,成人后怨社会,年老后怨子女,却从来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02】

有这么一句话:“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意思是,小人永远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是别人,君子常常反省自己的过错。

事实上,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是内找,越是层次低的人越是外求。越是无能的人,越是喜欢挑剔别人的错。

最好的自省,就是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强者懂得自我反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问题;弱者忽视问题,推开责任,抱怨不止。

所谓自我反省,其实就是自我检查,自知己短,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

人生在世,要面对两个课题,一个是外部的,一个是自己的。我们无法决定外部的事情,但能通过反思来改变自己。

可现实中,我们总是习惯地掩饰自己的错误,不愿面对。

因为反省是一个自我解剖的过程,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一样,需要极大的勇气。当我们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向内看自己,我们就拥有了自我超越的勇气。

当我们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虚心地检讨自己,实时改正自己缺失的地方,那么必定远离灾祸。

一切诸果,皆从因起。毁掉你的,正是你的不自省。

当我们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虚心地检讨自己,实时改正自己缺失的地方,那么必定远离灾祸。

【03】

学会自省的人,才会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去责备他人。如此方能更好地认清自己,驾驭自己的人生轨迹,才会越来越接近成功。

曾国藩在每天的日记中,都要将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一番彻彻底底的反思、清扫。

有一次,曾国藩的朋友窦兰泉来切磋,曾国藩并末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词气虚吐,与人谈理”。

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的事,结果却适得其反,二人不欢而散。

曾国藩后来反省说:“彼此持论不合,反复辩诘,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反疑别人不虚心。何以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初九,曾国藩去岱云家为其母拜寿。

本是喜庆之事,结果曾国藩出言不慎,弄得大家十分尴尬,宴席一散便匆忙回家。

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反省道:“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如再妄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自省的一生。最终,他的人生修养和事业都达到了绝顶的高度,成为后世称颂的“圣人”。

古人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常思己过:才能摒弃愤世嫉俗之心,抚平生命的浮躁;才能拥有宽广恢宏的气度,择善而行;才能约束自身日常的行为,规范进取的道路。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挑剔别人,做更好的自己,遇见最好的生活。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时事优选新闻–人越无能 越爱做“这件事”

禅意竹雕 换个方式惊才绝艳

“人生贵有胸中竹”,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 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 竹,给人以消魄的美感; 竹,又以虚心高洁的品格, 成为了文人墨客吟诗绘画的对象。 不琢不成器,雅竹虽好, 经精雕细琢, 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竹备受中国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 这也直接催生了竹雕艺…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