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批评完孩子任由他哭?掌握“情绪疗法” 教会孩子正确应对挫败感

  • 生活

除了关闭中国领事馆 美国手上还有十张牌

中、美两国自去年大打贸易战以来,便在国际社会上不断产生冲突。美国日前无预警要求中国大陆驻休士顿总领事馆 72 小时内关闭,今(24)日北京也做出反击,撤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设立和运行许可。中美互关领事馆之后的下一步会是什么?学者吴嘉隆表示,美国对付中共的手段…

前段时间看了一则新闻:

有个孩子因为不愿意写作业,被妈妈批评了之后,光着脚跑出家门,横卧在马路中央,想轻生。当时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情况非常危险,幸好当地交警及时赶到,把男孩劝说到马路旁边,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幸好这件事发生在白天,如果是晚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件事情一时间舆论纷纷,有的说,孩子怎么这么脆弱,还批评不得了;有的说,肯定是父母平时太娇惯了,孩子都不让说了;还有的说,肯定是父母平时太严厉了,孩子受不了了才这样的。

我们都是局外人,具体的原因除了孩子和父母之外,谁都无法臆测。

我想说的是,批评孩子每个父母都会,毕竟,指出孩子的错误,批评几句,让孩子认个错,然后接受惩罚。但是,批评总是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我的朋友告诉我,她的孩子在上舞蹈课时被老师批评了,结果从此就很抗拒上舞蹈课。

很显然,朋友的孩子是因为被老师批评后的挫败感而不愿意去上舞蹈课,包括新闻里的男孩,也是因为强烈的挫败感才做出那样的选择。

可见,批评孩子之后的“善后”工作非常重要,批评完孩子,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之后,教会孩子应对被批评后的挫败感更重要。

今天,我们就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来帮助孩子应对批评之后的挫败感。

01什么是“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伯恩斯,是心理治疗手段“认知疗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创建的“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所有情绪都是由“认知”或者“思想”创造出来的,“负面情绪不是来自于不幸事件的本身,而是我们对于事件解读的想法,这些负面情绪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化解。”

因此,这个方法在育儿领域,可以用来帮助孩子缓解被批评后产生的焦虑、自卑、内疚和挫败等消极情绪。

帮助孩子缓解消极情绪,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为什么不同的孩子面对批评会有不同的情绪。

02为什么不同的孩子被批评后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幼儿园里吃早餐时,老师安排轩轩、贝贝、涵涵三个小朋友负责给小朋友分发餐具、饭菜。

在分发的过程中,三个人都手忙脚乱,刚开始把小朋友的餐具弄混了,后来在盛饭菜时撒的到处都是。

等小朋友都吃完饭后,老师把他们三个叫了出来,分别指出了他们的错误,示范了正确的做法,并且鼓励了他们。

三个人都回到班里,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轩轩回到座位上,满脸失望地走向生活老师:“老师,我是不是什么都不会做,刚才马老师批评我了。”说着就哭了起来。

贝贝气呼呼地说:“下次再也不干了,老师说我做的不好。”

涵涵则拉着生活老师来到小朋友们的餐具前,让老师给她演示了一遍,然后,照着老师的样子,仔仔细细地做了一遍,开心地说:“老师,你看我能做好,我终于学会了。”

上面这个例子分别代表,不同的孩子在面对批评后,不同的“小人”所表现出来的三种情绪:即“悲观”、“愤怒”和“乐观”

代表“悲观”情绪的“小人”,情绪比较敏感,受到批评后,不去想问题的原因,只会自怨自艾,陷入抱怨、悲观、自卑中,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错误的自卑认知。

代表“愤怒”情绪的“小人”,脾气极度暴躁,在受到否定之后,出于自尊心,会表现出愤怒、沮丧的极端情绪,甚至可能会采取暴力解决问题。

代表“乐观”情绪的“小人”,最能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认可。被批评后,不气馁、不退缩,而是努力去尝试,认真练习,直到把事情做好。

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在面对挫败感时会有不同的表现。

03为什么批评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

①不同的思维方式,解读不一样情绪和感受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长大,父亲经常好赌、酗酒并且打骂她们,然而两姐妹对于这种原生家庭的看法却不一致。姐姐认为,“父亲好赌,还喜欢醉酒后打人,我一定要努力改变我的处境。”而妹妹却有不同的看法,“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我能有什么办法,这不能怪我,全是父亲的错。”于是,长大以后,姐妹俩拥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可见,不同的人,由于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同一件事会解读出不一样的情绪和感受,甚至会决定未来的人生。

②由“臆想”带来的情绪化推理

当孩子听到父母批评的言语,看到父母生气的表情,孩子的大脑将这些信息进行再加工后,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推理:“爸妈是不是觉得我做的很差?爸妈还会相信我能做好吗?这让我感到很沮丧和挫败。”

戴维·伯恩斯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一书中,将这种负面思维称之为“情绪化推理”,并将它和“非此即彼思”、“以偏概全”、“心理过滤”、“否定正面思考”等其他类型的思维共称十大负面思维。

这种由大脑“臆想”所带来的情绪化推理,很容易将孩子推进各种负面情绪的深渊。

事实上,在面对批评时,给孩子带来伤害的并不总是父母的批评,有时恰恰是孩子自己的“臆想”。当孩子的大脑受到批评时,总会根据沮丧、愤怒、委屈等各种负面情绪加工出言外之意,而正是这些“臆想”出来的言外之意让孩子陷入深深的挫败感。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批评孩子之后,帮助孩子应对这种挫败感。

04我们该如何运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帮助孩子应对被批评后的挫败感呢?

第一:运用“同理心”的沟通方式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今青少年的高自杀率,并不是因为孩子经历的挫折太少,而是孩子面对挫败的时候,排解的方法和途径太少,能倾诉的人太少。

孩子被批评之后,产生了挫败感的时候,我们能做的不是“雪上加霜”,羞辱孩子,刻意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没有几个人能够真的越挫越勇,特别是孩子,而是需要先从同理心的角度出发帮助孩子面对批评和挫败感。

同理心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的理解当事人内心的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也就是将心比心,同样时间、地点、事件,而当事人换成自己,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

当孩子产生挫败感时,我们要先和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采取同理心的沟通方式,肯定孩子目前的情绪。

例如,“你被批评了心里很难过对不对?如果是我,我也会很难过,被批评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当你说出这句话时,孩子会觉得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你就给了孩子力量。

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整个事情的经过,帮孩子分析为什么会被批评,被批评后除了哭泣、沮丧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来面对“被批评”这件事。

通过同理心的沟通方式,帮助孩子从挫败感中走出来,积极应对“被批评”。

第二:利用“ABC法则”帮助孩子找到产生挫败感的“诱因”。

1、什么叫“ABC法则”?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与阿伦·贝克在创建认知疗法时提出了“ABC法则”,他们认为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即诱发事件,包括任何负面的事件;B(beliefs)代表信念和认知,即对负面事件的看法与解释;C(consequences)代表后果,即面对不幸事件所产生的感受与行为。

埃利斯认为,“一个特定的结果,并不是由负面事件引起的,而是因为我们对不幸事件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释,这才是造成特定感受与行为的根本原因。”如果信念和认知存在偏差,则会陷入到悲观的消极情绪中。

同样,孩子之所以在批评后,产生挫败感,正是因为在头脑里对父母的批评做了错误解读。

2、我们如何运用“ABC法则”帮孩子找出产生挫败感的“诱因”。

“ABC”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A),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认识和评价(B),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C)。

所以,让孩子产生挫败感的原因,并不是父母批评孩子这件事本身,而是孩子因为批评这件事

产生的自我怀疑。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帮孩子分析让他产生挫败感的“诱因”是什么。

例如,女孩舞蹈课被批评(A)——以为自己跳不好(B)——产生挫败感,不再去跳舞(C)。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让女孩产生挫败感的“诱因”,就是认为自己跳不好。

明白了这个原因,我们就可以帮孩子分析老师批评他的原因,只是因为某个动作没做到位,并不是自己能力不行,并找老师说明原因,由老师给孩子肯定或者鼓励,帮孩子走出这种挫败感。

生活中也一样,孩子被我们批评后,通常会产生父母不爱自己或者自我怀疑的想法,从而产生挫败感,所以,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一定要就事论事,给孩子讲清楚批评的原因,避免孩子陷入挫败感中无法自拔。

第三:通过合理的提问让孩子利用“反驳自我批评法”来克服挫败情绪。

戴维·伯恩斯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一书中说到:“尽管我的演讲一般都很受人欢迎,但还是在听众中发现有个人找我的茬。因此,我不得不想出这种“反驳质问法”,这样我就可以用一种不得罪的方式让质问者安静下来,同时也可以让其他的听众也有机会提问。”

当孩子对自我产生怀疑,我们可以利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反驳自我批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想法。

来看个例子。

我回到家,爱人正冲着儿子发脾气:“你怎么这么粗心?”看到我回来,儿子抱怨道:“妈妈,我不想做题了,太难了,我真的不想做了。”儿子被老公批评后,觉得自己真的很笨,什么题都不会做了,所以,对我说了那样的话。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真的很笨,什么题都不会做”时,便开始了自我贬低,自我批评,我开始提出问题,让孩子进行自我反驳:“你真的笨么?其实,这里面很多题你都会做的,对吗?”

“是啊,我之前都是拿满分的。”(通过提问让孩子从自我批评里走出来)

“那这次错这么多的原因在哪呢?”我接着问。

孩子思考后,回答我说:“我这次有点粗心了,但我并不总是这样,其实我都会的。”(帮助孩子梳理想法)

“那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提高正确率呢?”

“我再认真一些,并且多练习就可以了。”儿子开心地说。(理性地看待问题,战胜了挫败感)

通过一步一步的提问,帮助孩子进行了反驳自我批评,重新启动了解决问题的能量,战胜了受批评后的挫败感。

05结语:

今天我们通过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分析挫败感后,认识到影响孩子情绪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孩子对于事情解读的想法。

首先,我们了解到,多数孩子面对批评的三种情绪,即悲观、愤怒和乐观。然后,探讨了批评带来挫败感的两种原因,即不同的思维方式会解读不一样情绪,“臆想”会带来负面的情绪化推理。最后,提出了理性应对挫败感的三种方法,分别是:

第一:运用“同理心”的沟通方式接纳孩子的情绪。

第二:利用“ABC法则”帮助孩子找到产生挫败感的“诱因”

第三:通过合理的提问让孩子利用“反驳自我批评法”来克服挫败情绪。

天钧新闻网丨最新时事优选新闻–批评完孩子任由他哭?掌握“情绪疗法” 教会孩子正确应对挫败感

美驻成都领馆突施交管 大批武警进驻 网友号召目送离开

美国要求中国驻休士顿领事馆72小时内关闭后,大陆今(24日)火速宣布关闭美国驻成都的总领事馆回击。《ETtoday新闻云》记者独家直击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周边道路已经封锁,大批公安武警戒备,气氛极度不寻常。附近居民向记者透露,“昨日出入正常,今早上午大概七点多,…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