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一个方法 记住了一辈子健康长寿

心要静,身要动,静能生慧,动能生阳。

“心要静,身要动,营养均衡不过剩。”今年已70来岁的郝万山教授,面色红润,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养生理念。

从中医角度来说,动能生阳,阳气通达,气血流畅,筋骨强健,则百病少生。“老年人要经常轻运动、勤运动。我每天都会快步走,如果时间允许,我会走上两个小时,有时一天上六七个小时课,我会在讲台上走来走去。”

此外,养心最重要。“国际上统计,90%以上的疾病都是负向情绪引起的,在我看的病人中,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90%。”

至于饮食上,郝万山更是简单,饮食以素为主,但也不排斥吃肉。早饭、午饭比较丰富,晚饭吃得相对简单,每周保持有一个晚上不吃正餐,以便让胃肠适当休息。

养生,就要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黄帝内经》中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食饮有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戒烟限酒。

“起居有常”也很好理解,简单说就是该起床时起床,该睡觉时睡觉,不过度熬夜也不赖床,作息规律。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甚至日夜颠倒都是常事。

运动方面也要“有常”。有些人不想动的时候,能在家宅一周不运动,有时候又一拍脑袋,出门打上三小时的球,这样的运动方式就是“无常”,不值得提倡。长时间不运动,人的代谢以及心肺功能都会下降,如果这时候想运动,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

把健康交给医生,实在是一个误区。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15%决定于遗传,10%决定于社会因素,8%决定于医疗条件,7%决定于气候影响,60%决定于自己。

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医生只不过是在人患病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适当减轻痛苦,延长一定时间的生命。真的病入五脏了,医生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很多人把健康交给医生,不注重养生保健,实在是一个误区。

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最了解,平日多学点养生知识,多关注身体发出的一些信号,对疾病早发现、早应对,需要时向医生求助。

真正的医生就是我们体内的自调机能。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为了工作需要,你千万不要过着白天睡觉、夜间疯玩、昼夜颠倒的生活,这肯定会对你的自调机能造成很大损耗,非常不利于健康。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仅有11.2%的居民能够保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经常熬夜、久坐不动、营养失衡、药物依赖等不良生活习惯,不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不改变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就无法保证自己体内的自调机能。“真正的医生不在医院,就在我们身体之内。真正的灵丹妙药不在药房,就在我们身体之内。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的健康我做主。”郝万山说。

疾病形成了才去治疗,晚了!

郝万山特别提到《黄帝内经》的一句话:“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疾病形成了才去治疗,这就像口渴了找水喝,结果井还没打;要打仗了,才发现连兵器都没有,还要铸造兵器,这不就晚了吗?

“我上学的时候读这句话,很不以为然。然而,眼睁睁看着一些年轻病人一步步走向死亡,让我重新审视这句话的重要意义——一定要重预防。”郝万山这样说道。于是重预防,逐渐成了郝万山健康宣传的基本理念。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没乐找乐。

郝万山提醒,如果生活中经常保持“四个快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没乐找乐,就可以多活5到10年。

一个健康的人,不管他处在社会的什么地位和阶层,都应当有一种知足常乐、内心平衡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你吃你的山珍海味,我不眼馋,我吃我的粗茶淡饭,我就感到味美香甜。你穿你的高档名牌,我不羡慕,我穿我的布衣麻衫,我就喜欢。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种内心平衡的满足感,才是一种健康人的心态。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管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要保持淡定的心态,理智面对,用智慧去化解和克服一切,把一切困苦看成是对我们心智的考验,对我们身心的历练,让我们生命中每天留下的都是一条条宽宽亮亮的光明记录,而不是一条条窄窄黑黑的苦难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