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疯跨年夜倒数 疫情下青年挣扎拚就业

▲图为上海浦东金融区。(图/中央社)

中国多地近来武汉肺炎(中共病毒)零星病例增加,官方下令元旦假期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再加上近日发出入冬后首个寒流预警,寒冷、谨慎、观望的气氛,很能说明多数人迈向2021年的心情。

没有往常跨年夜的欢庆,北京市官方27日宣布,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原则上不举办各类庙会、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大型演出、游园会、联欢会等活动。每年按例举行的中央电视塔跨年灯光秀被宣告取消;北京欢乐谷夜场及跨年音乐会也告停办。

而在上海,自从2014年跨年夜发生外滩踩踏致36死的事故后,就不再有大型的跨年活动,多是一些商场或私人游乐区自办的小型庆祝活动,今年跨年也因此不显得特别不同。

回顾2020年,对于就业与创业者来说,疫情带来的苦,就像上海的跨年夜一样,表面上没什么,但冷暖自知。

25岁、大学学历的李小姐,今年找到上海一家公立艺术馆的工作,负责销售书籍和相关文物,薪资仅人民币4200元,实领只有3000多元。据她说,因为疫情冲击,原有部门调整,部分人员因不满薪资降了约一半而离职,她因此得以应聘此职缺。

但她也很确定,如果明年薪水不调整就离职。即使是不必付房租的上海人,这点薪水她认为很难过活。

这一年来,李小姐听闻身边不少求职血泪,其中一名有硕士学位的学长,在上海知名媒体当了两年的记者,今年出乎他意料地被裁员,已经花了4、5个月时间在找工作。为了节省开销,求职期间还不断借住朋友家。

曾几何时,中国职场故事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有员工不断藉由跳槽来抬高身价,但这两年来,趋势已经改变。年轻人不轻易离职,更多人在无奈下配合超时工作。曾被视为高薪的金融业和网路公司,也因为政策改变、经济环境改变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吃香。

陆媒南方周末11月就报导,越来越多中国名校毕业生愿意进入相对安稳的体制内工作,担任公务员或国有企业员工。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有157.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中国青年群体今年受到了更多关注,但很多都不是好消息。

社群平台豆瓣上,5月时出现名为「985废物引进计划」的讨论小组,下半年陆续有超过10万人加入。985在中国大陆是好大学的代称,但这群自嘲「废物」的名校生认为自己念的科系没用,对于缺乏成就感的大学生活无力,同时又用狭隘的薪资标准来想像未来的职业。

▲「我的二本学生」一书引发许多讨论,内容呈现代表「中国多数普通年轻人」的家庭困境与生存压力。「二本」指大学入学考试中第二批招生学校,一般实力较弱。(图/中央社)

名校生尚且如此,何况是二本大学的学生?所谓「二本」,是指大学入学考试中第二批招生的学校,一般来说实力较弱。

天钧丨今日时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