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网红《小姜》被拍出7015万 硬核冷军是怎么画人的?(图)

一位四川美院的学生在抖音上发布了这幅作品,瞬间吸粉无数,冷军在抖音上火了。截至到目前,单条视频点赞365.5万次,艺术圈首次在互联网线上贡献流量。

“画得像照片一样。”

这是冷军最厌恶听到的评价。

但他没有否定自己的绘画风格:超写实。冷军是业内公认的超写实油画领军人物,一个具技法与争议于一身的人。很多人即使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也大多看见过他的这幅作品:《肖像之像——小姜》

《肖像之相——小姜》
2011年 布面 油画120×60(cm)

11月16日,这幅作品在嘉德艺术中心——2019秋季拍卖会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被拍卖,最终以7015万高价落锤。

每一位曾经站在这幅画面前的人,心里都会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冲动:走上前,摸一下画中的人物,因为它实在太像了。灵动的少女,毛衣上立体的镂空,精确到每一毫米都严格遵循现实中的样貌。薄薄的衣服下,皮肤隐约可见。

一位四川美院的学生在抖音上发布了这幅作品,瞬间吸粉无数,冷军在抖音上火了。截至到目前,单条视频点赞365.5万次,艺术圈首次在互联网线上贡献流量。

中国嘉德在深圳等地巡展时,和《肖像之像-小姜》打卡合影的粉丝排出了长队。中国大陆艺术经纪人伍劲说,“冷军的肖像系列,我认为代表了当今中国写实油画的巅峰作品之一,存世也只有几幅,作品流通的几率非常小。拍卖前《小姜》在各种传媒端和展览上都会成为焦点,早就成为一件真正意义上的‘网红’作品了。”

这幅画是如何诞生的?想象更容易把它与精密的仪器联系在一起。但实际情况的确与常态作画状态无异。冷军、一副画板、一堆颜料、一个模特,作品就这么画出来了。关于它的制作过程,冷军说:“艺术就是在一个情绪操控下的工作程序。”

1

在武汉汉口江滩边上,有一栋俄式建筑,如今已成为武汉的一个艺术地标。雕花门下,每天有不同的人出入。他们的身份和租这座房子的主人一样,都是画家。一场持续了20多年的“二月写生”,始于这里。

1995年的春节,冷军的朋友郭润文回国探亲。冷军租下来的这栋俄国茶商公馆的老房子,几个朋友每天在一起喝茶,聊天,舍不得走。第二天再来,第三天又来,就这样循环往复。为了让聚会形式更多,大家相约一起画画,所以此后每年的“二月写生”,逐渐成为一个习惯。这栋俄式建筑,成为继几次室外写生之后的固定场所。

春节画室写生老友冷军、郭润文、刘昕、朱晓果在“二月写生”现场,左一为冷军

刘昕、郭润文、朱晓果、徐芒耀等一群热爱画画的青年,先后涌入这里,抱团在一起共同追求着心中怀揣的理想。作为主人的冷军,并不是每次都是第一个来到画室。他总是推开雕花门走进去,大家已经在热火朝天的创作了。一般情况下,他会随意向其他人打几个招呼,间隙向冰冷的手吹出几口白色的哈气,便快速加入到了创作中。

“就是跟朋友在一起画画,很自然的一种状态。”朱晓果说。“晚上吃过饭,每个人在酒精的燥热下脸上泛起微红的光,额头和鼻尖上的高光也随之在空气中跳跃。”郭润文在去年还回想起那段岁月。

那时候的冷军,在他此前32年的人生中,籍籍无名。他基本走完了艺术生涯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和陈丹青一样,他也在大学毕业后画过藏民的题材,后来一度有向抽象和表现主义绘画风格发展的趋势。再后来,武汉举办中南艺术节,冷军却没有一张纪实风格的作品。

“那我说我就临时画几张。”为了参展,冷军摆了一组静物,半天就画完了。过了几天,又摆了一组,画了两天,效果比第一张好很多。第三次又摆了一组,画了一周多。“一张比一张好,但是一张比一张慢,就画出了超写实的雏形。”冷军说,“当时为了应付这个展览,所以画出了这样的作品,所以我总说,艺术是自己长出来的

。”

2

冷军找到了路子,他自己把这段创作时间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时期。带着年纪赋予的愤青的叛逆,他用最直接又强烈的方式表达着自己。代表作《世纪风景》之三,灵感来自一次冷军看到的一则商厦坍塌的电视新闻,钢筋水泥间夹杂着儿童的玩具和血肉模糊的尸体。“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被钢筋水泥覆盖,它最终成为人类作茧自缚的坟墓。”冷军用实物模拟,摆出了这个场景,随后画了出来。

《世纪风景》之三

“我用强烈的对抗和不和谐、不可调和的视觉感觉,贴切地表达着我自己的感受。”冷军说。同一时期,创作《网—关于网的设计》、《文物—新产品设计》以及《五角星》系列之后,冷军的创作风格日渐成熟,他渴望在超写实上得到一些突破。

新作品《突变—有刺的汤匙》,同名令冷军在创作生涯上实现了“突变”,这部作品直接把他推进了创作的第二阶段。冷军在作画之前,要首先制作实物。报废的发动机、大块的水泥、电焊枪、老虎钳,这些甚至比画笔还要重要。这在传统绘画手法中无从寻找。冷军说,不择手段是自己技术的法宝,凡是适合表现的,都可以为我所用。

《突变—有刺的汤匙》

被电焊高温处理的纹络,在汤匙中央绽放出十字花蕾。钉子穿透并与汤匙焊接在一起。汤匙代表着哺育,是一种精神属性,电焊蛮横入侵使之发生改变。冷军也许在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着工业文明下,人类的精神困境和人性的变异。

即使放大数十倍,勺子上电焊过的痕迹,甚至每一处微小的锈斑都清晰可见。

但第二阶段的作品,更多引来的是一些批评的声音:“只能看出破烂和生锈的质感,完全没有新意。”这也应了冷军说过的一段话:“除了我身边经常往来的几个朋友之外,还没有人真正理解或在意它。这么多年过去了,外界仍是无动于衷,所谓高处不胜寒确乎真实的写照,非常的遗憾!可能只有一些观众可能会悟的到,但是他又说不出。所以这个系列没能继续,其实我有许多类似系列的创作都没能继续下去。”

《突变—有刺的剪刀》之一

直到今天,大众才给了这一阶段作品一个定义,“极具思想内涵的集大成之作”。

3

冷军的内心在激烈地表达,但创作的反响始终不温不火。“二月写生”在冬春交替中,已经持续了近10年,冷军的静物创作也持续了近10年。

冷军的创作开始出现危机,“怎么延续自己的创作,好像搞了很多不伦不类的作品,作为一个画家思考绘画以外的事,特别是涉及一些人类文明方式甚至是某些终极问题是否力所能及?对整个世界文明和工业化发问,但是越来越感觉到不得要领。感觉自己枯竭了,很痛苦。慢慢的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感觉的问题。”

静物·桃
布面 油画 2006年作

同时他也在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整个社会变得浮躁。美术界对当代艺术从不知不觉到一哄而上,很多人被迅速卷入产业化、商业化的创作模式之中。

于是他开始正视自己的文化身份,觉得回到纯粹绘画中来才是正道。于是,冷军下定决心要“退步”,他要回到绘画本身。“我需要安静下来。将画面上与绘画无关的东西一概清除,无需为任何东西所左右或利用,绘画至上审美至上,回归传统。”

《网——关于网的设计》1993年
作品尺寸:180×130cm

2000年初,冷军决定从画静物转向人物肖像。这时,冷军遇到了艺术专业出身的罗敏,她以模特的身份来到这间画室。谁也没有预料到,这次相遇将在此后给冷军带来巨大的名声。罗敏在栋俄式建筑的画室中,成为冷军作品里的“小罗”,成为冷军曾经的妻子,最后成为一名画家。

冷军很快就清楚了自己面临的困难。“表现肖像的难度太大,因为人对人是最了解的,如果画得不对,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静物画不准,别人还可能发现不了,但人物画不同,一对比就看出高低。”冷军说。

创作时,冷军常常一画就是一天,有时候连续几个小时不休息。这个期间,罗敏也不敢动,尽量地配合。刚开始,冷军怕对方在长时间枯燥单调的创作过程感到无聊,也为了消除双方作为陌生人的距离感,他常常一边画画一边找各种话题跟罗敏聊天,讲故事,或者扮演电影里的桥段。

两人很快熟识。为了达到真实,罗敏不能化妆,脸上的痘、斑,这些表现质感的东西都要表现出来。“每次来很久,衣服什么要动,但是他勾形的时候上面那些衣纹不能动,就为这个,然后大家就以为他在制作,其实没有,完全靠手画的,连打投影上去勾形都没有,就是这么空手画,对着模特。”罗敏说。

罗敏本身绘画出身,从冷军身上学习到了很多绘画的知识。朝夕相处下,两人互生情愫。这更加深了冷军对罗敏的认识,他越来越能看清这个阶段下真实的罗敏。

绘画完成之时,作为少女初相识般的沉静和羞赧,被冷军捕捉到了画上。

《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
2005年 布面 油画

方寸之间见乾坤,像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区区1平方厘米的大小,冷军作画时能反复雕琢一天。绘画时,他偶尔会把手握成拳头,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这样用眼睛望过去,小孔里的成像会非常的清晰。这是他在小学二年级时自己发明的诀窍,他在那时眼睛近视的度数已经达到500度,他通过这种方式能把事物的细节看清楚。

“所以我画超写实是有我自己的执念的。近视嘛,我二年级配眼镜之后看到的世界,我自己都惊呆了,太清晰了。这个就成为了我画超写实最基本的诉求。”冷军说。

在这幅作品进入最后的细节创作时期,罗敏经常会看到冷军的眼睛几乎贴到了画板上。但是,等到整幅作品完成时,“你把每一个细节放大到最大的程度,你会完全不知道他是在写意还是在写实,融入了很多激情在里面。根本不是说那么简单的去临摹,不是在死板的抠那些东西,并不是说真的‘形’在那个位置上,是那个‘意’在那。”罗敏说。

以罗敏为原型创作的两部作品,《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小罗》先后完成。

两人也在2007年注册结婚。

4

之后,冷军有近一年的时间不再创作了。他在等下一个人的到来。

遇到小唐,实属偶然。冷军和罗敏出去吃饭时,看见了一家小饭店的服务员小唐。她的相貌不算惊艳,但五官非常的耐看。眼神怯生生的,流露出一丝惊恐,模样有些慌乱又无助。冷军担心自己莫名其妙向对方提出当自己的模特显得唐突。罗敏担任了这个角色,最后说动小唐留下了联系方式。创作再次开始,小唐出现在冷军的作品之上。

《肖像之相——小唐》
2007年 布面 油画 140×80(cm)

人物肖像画让冷军找到了释放内心、通向大众的路。这时他才像横空出世一般,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关注。《肖像之相-小罗》被以千万的高价拍卖;《肖像之相-小唐》,传言马云有意向高价购买;受邀世界各地展览,日本人称冷军的作品超越了油画的限度。

很多人登门拜访询问冷军关于绘画方面的技巧,冷军却把技巧归为最肤浅的东西。学理的出身冷军,很愿意把绘画也变得程序化、逻辑化。比如画一个凳子时,他会根据凳子的制作过程顺序来画。精确到画木头时,绘画顺序再次自成体系。

“我画什么东西都有一个预先的过程。比如我画木头,原来画木头凳子就是画得很精致,后来我发现还有更好的表现方法,先把木头如果是刷油漆,先画一个木头色的家具,干透了,上油漆,油漆上上去。剥落的地方用刀刮出来,粘好了,油漆也画好了,可能要画好几遍。油漆上有脏东西,再弄上去,再用刀刮一刮。反正它是什么样,根据你的感觉,你的眼睛很深入,你就能够表达得不深入。刀刮的过程当中木纹就出来了,你说就是按照那个过程刷出来还不像木头吗?干了以后刮,湿了以后刮,反正是想办法达到你的感觉。”

如何处理画布?如何选择颜料?如何大笔触作画?这个铺垫的过程,大概会占去80%的时间。进入细节之后,“所谓的技巧,就是你的观察能力,你对色彩的感知力,然后就是你自己的造型能力,色彩的表达力,其实就这几个。这几点,只需要很浅的能力就够了,没有多高深。”冷军说。

“感觉”在最高的位置。后来画人物,“感觉”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实际上我是把自己的感情加进去之后,才让技巧变成真正高深的东西。技巧就像一层油,你的水有多高,油就浮的有多高。水面就是我们自身的、画外的东西,是我们丰富的情感和感受能力,你容易不容易被那些东西感动,这个很重要。你感动不了,你都是麻木的,那有什么用呢?油只要一点点就够了,那是最表面,最浮华的东西,下面的东西才是最深厚的。一个情绪饱满的人,一个被感动了的人,一定是这个原因,不然他的技巧表达不出来。”

冷军永远在跟着感觉走,没有感觉,技巧都没有方向。

5

当我们再体会冷军的肖像阶段作品时,冷军可能会希望观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画面之外呈现出来的东西,每个少女身上生发出来的情感是非常不同的。

“我捕捉微弱变化的能力,在人身上是最敏锐的。比如说一个女孩,气色不太好,我一眼就能发现她和昨天的变化。”小时候,冷军的家住在一个电影院的附近,他就在门口看电影海报。他想临摹下来,又不敢当众做这件事,所以每次都是看几眼,拼命记在心里,跑回家画出来,觉得画的不像了跑回去看几眼,回家再画。“脑子里总是想着如何画的。”

后来,罗敏与冷军和平分手。关于她的第二幅作品,已与之前有了截然不同的呈现。

《肖像之相——小罗》
2005年 布面 油画

紧紧跟着感觉,冷军可以尽情地追求颜料对质感的极限表达。

2011年,冷军对《小姜》的创作,画出了少女皮肤下涌动的青春活力和光芒,冷军表达出了那种裹挟体温的、恍如血液流动的生命之美。

但是遗憾的是,没有人知道在小姜身上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据说小姜因为种种原因,中途退出了冷军的艺术创作。后来冷军用纸板对模特进行处理,制造出阴影对比,继续完成创作。

创作现场

这幅画又一次历时近一年。完成之时,小姜早已遁身滇省再未谋面。

匡时拍卖副总经理尤永说:“冷军的人物肖像作品,数小姜这幅最好看,硬核之中带着浪漫的资产阶级气息。冷军是当代李公麟,异常准确,极其生动,精神是自足和完整的。”

在这一阶段创作接近尾声时,冷军画下了小雯。小雯或将成为超写实风格人物作品的最后一张。自此,冷军恐怕再也不会用长达一年的漫长时间来画肖像了。

《肖像之相——小雯》
2015年 布面 油画 50X70(cm)

冷军说:“这个阶段刚开始是大笔触,逐渐画着就很精准、很精细。最后发展到我开始用尺子量,不是用眼睛看了。最后甚至用投影仪,还用过九宫格。我说太困难了,画得越来越痛苦,我知道我在感觉上疲惫和疲劳了,新鲜感没有了。”

“如果你的感觉在逐渐丧失,那再高超的技术出来的东西跟艺术无关,画出来的东西就变成通常所说的行画或者是很匠气的作品,没有区别,还真是不如一张照片。”冷军说“感觉就是力量”,承载着曾经厚重的生命,但对于艺术家而言,他可以跟着感觉始终向前走。

近几年,冷军又一次回到了汉口江滩边上的那栋俄式建筑,开始了写生创作。“我要画一种快的东西,越快越好,我就画速写,快速进入写生。”他纯粹的投入了“二月写生”中,即兴完成。每天画一件作品,从早晨九点左右开始,持续画十个小时,全幅完成。

冷军场景写生作品

看过冷军这些画的刘昕说,“他唯一的跟其他画家的区别就是,他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面把场景画得很具体。有些人他站在那个空间里,可能只是一个脸,但他可以把这个人像不像画出来。在风景里只有那么一点,居然是像的,这就是他的功夫。”

荐友说

辩题1

这和照片有什么不同?

季兵:

请问这幅画跟一个专业人像摄影师拍摄的这个人的同角度照片在艺术上有什么区别?求教这个幼稚的问题。

鸿鑫:

冷军作品第一个联想就是电影《无双》郭富城。

大肉:

@季兵
其实最简单的答案就是。画的比拍的照片更真实。抛开一切人文精神来看的话。冷军的画跟摄影照片放在一起。很明显的就能看出照片不真实的地方。

季兵:

客观记录的照片不真实主观画出来的画更真实——这个好像说不通吧。

大肉:

相机镜头有缺陷。没办法完美复原。

郭霆威:

这个逻辑感觉是艺术是自然的再现?可是这不还是为了像而像么?

钴蓝:

这就是技术性的画,单纯展示技法的画,其实没有那么多可以说的。

洪阿達:

就算只是炫技,关心技法的发展,也更能助于自己作品的发展。为什么“只是”炫技还能活到现在,这不值得思考吗?

陈高杰:

对冷军无感,但是感觉他也还是有一套,比国外那些画照片的网红强点,精细度和画味好一些,也不是那种画格子填色的超写实可比的,短期写生也可以看出他对符合大多数人空间关系认真的色彩把控还是很强的。不过也就那么回事吧,而且他也很喜欢把自己往当代上靠,喜欢一些中国玄学赖装点自己,有时候显得不伦不类。

彭博slash-bo:

现在整体写实油画大势已去,但应该把他们放在相应的历史时期大环境下去看,确实是在中国美术史上要留下一笔的。

陈高杰:

冷军永远是一个神奇的话题特别是一个群体聚集着好几种人的时候,大家基本都逃不开讨论冷军,被我们这样反反复复的说,艺术史上肯定有一笔啦。

陈:

就不知道冷老师画画是什么心态,会不会很痛苦啊,要是我就会急死,一天画那么点。

辩题2

行(hang)?还是极具人文感?

巫昂:

冷军的画我看起来也挺hang的啊,特别是人物画儿。

黄箫:

“行”吗?冷军在中国第一个做到极致的,现在比他更写实的技术更牛逼的有的是,但都不可能超越他。第一个都是牛逼的。

Aten:

冷军的画看到原画我只想跪。

王蒜蓉:

技术还是艺术这种事不会争议出结果的,但是个人认为如果他真的是纯粹的行画,根本不会引起争议。

胡子哥:

好的艺术家应该是一个桥梁,而不是一个结果,应该给后人启发。冷军就更像是一个结果,抛开他的耐心,能给人启发的东西太少了,看过他的风景写生,很普通。

沙伟:

同意。冷军更像个技术工,与当今艺术无关。

齐天大圣:

冷军就像中医,割袍断义第一话题。

大肉:

可能审美这个东西,哪怕没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普通大众都觉得自己有话语权吧。

小提琴手董:

自己觉得自己有话语权,是大众对自己的误解……对艺术的傲慢……(我越到后面越真心这样觉得)任何学科都是专业人士才有话语权的。

大肉:

画的写不写实我觉得压根不是关键。冷军画里人文的东西实实在在摆在那。

文山宗:

一个画工可以说天下第一,但是艺术这种东西不能只比这个。

大肉:

哪怕说他画得像照片吧,那普通人拿个相机拍个照片出来跟他画的比,哪个更好看也照样明摆着。

Aten:

冷军超写实的颜色层次相机达不到。

大肉:

甚至说拍照片,普通人拍的东西也不能说不真实,但也同样远达不到摄影大师高手的程度。

文山宗:

看冷军的画我看到的是一个人的境界,我看到的是一个我画的真好真细,老子天下第一境界。

大肉:

像不像,完全不是一个标准画过画的应该都知道。冷军那种根本不是花时间就能画出来的东西。反正我比较看不惯随便什么人都爱说一下冷军行画啥的,这个领域的审美不是无代价的。没真正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顶着半桶水就来指手划脚。

写实这个词比较不高端是吗,那就换成具象吧。

胡子哥:

写实就是写实,表现就是表现,如果画人形就是写实,梵高也写实了。

文山宗:

写实没问题,但是境界太低的写实实在让人觉得受不了,如果这样的东西还被追捧,这是这个行业的悲哀。

辩题3

冷军是“超写实主义”吗?

大肉:

冷军成名之前,搞那种当代的。其实这个转变蛮有趣。

见叔:

冷军选择的这条路算超写实吗?

钴蓝:

我的观点是冷军不是超写实主义。冷军其实和新古典主义的那些一样,关注点在那方面。但是本来中国的超写实体系就和原本的超写实体系不一样,美国的超写实主义出现的时候是通过极端的手法将各种情感从画面中过滤掉。

大肉:

国外那种所谓的超写实。中国的画家天生就看不起那种吧。像冷军这些人。画出来的东西,写实其实是个副产品。还是情感在支撑。

所以,说冷军画的像照片其实是很无辜的,他画的已经超越了照片的视域跟宽容度。变成纯粹理性的画面。但以中国这边所谓的超写实也就只是做的更像。而且冷军的话归到底,技法是写意的。

钴蓝:

但是实际上中国这边的所谓的超写实似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才是相对保守的。超写实主义的代表查克克洛斯他们的主张本来就不是。

所谓的画的更真实,是用了这么一个方式去研究艺术本身。冷军属于技术型名家,但是不是真的属于超写实主义行列。

阿嵬:

冷军这几年的一些小随笔已经超出了超写实的范畴了。他更注重的光影如何塑造形体,他的画面是非常克制以及理性的。像他的写生小品,冷军会更注重大关系。他其实也能画很放松的笔触。

钴蓝:

我觉得看冷军的话还是把他当做一个能力很强的绘画名家就好了,如果真的要了解超写实主义的话还是去看罗恩穆克的超写实雕塑和查克克洛斯早期的大尺幅超写实绘画,因为超写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都是表象之下的东西。

其实只要是超写实,是不是照着照片画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是这个形式语言给人带来的冲击而不是过程本身。中国的画家可能更多的是在技法上深入当做的超写实。大概是这样,仅我个人观点。

我觉得和中国这边所理解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其实超写实本来原名就是照相写实主义,所以说像照片也不差。

大肉:

我不这么看。我倒觉得冷军的审美很东方,很纯粹的追求那种趣味。写实的核心逻辑不是画的像不像。虽然最终效果是画的像。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的新闻时事–网红《小姜》被拍出7015万 硬核冷军是怎么画人的?(图)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