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下,中国企业找到短期速效药(图)

 中国政府正在为刺激经济、树立信心做出自己的努力,日媒称,比起重新布局生产,目前企业最常见的速效药就是成本转移。  

  中美贸易战下,中国企业找到短期速效药(图)

  很多车企通过涨价来转移成本

  报道称,中美双方调高关税,为参与双边贸易的企业提高了大量成本。习李两位中国高官都在为民营企业发声,坚定地表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愿望。

  德国之声10月1日报道称,中国9月的制造业产出增长速度为2017年10月以来最弱,遇上了需求疲软。2018年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比8月低0.6个百分点。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中国政府的确在采取措施,文章称,北京将自11月1日起,针对1585个税目降低最惠国税率,平均税率由10.5%降至7.8%,平均降幅约26%。涵盖了人民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众多必需品。

  其中,降税主要针对生产所需的机电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工业品,主要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内产品性价比。

  《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政府限制各种涉及经济减速、贸易战、债务风险等议题的选题,加强了对媒体的管控,此举是为了提高国民对未来经济的信心。 不过各项举措的生效都需要时间,企业供应链的重建虽然一劳永逸,但需要耗费时间和成本,目前来看,企业很多选择了直接转嫁成本这一方法。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江苏省昆山惠众机电出口美国的产品受到25%关税的影响,该企业自己承担15%的负担,另外10%转嫁给美国企业。由于预计将对业绩构成打击,该公司在从中国政府获得补贴。日本企业TDK也说服了自己的客户接受成本转嫁。

  文章称,成本转嫁只要与客户谈拢,就能够立刻产生效果。越是具备特殊功能等,难以被替代的产品,就越容易推进价格谈判。

  文章称,中美的通胀率呈上升趋势。6月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9%,创6年零4个月来的最高纪录,之后也保持在接近3%的高位。中国的CPI自5月之后迅速上涨。如果贸易战走向长期化,进口产品的价格也会受影响上涨。

  文章担心物价上涨压力增强,引发政府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并最终成为拖累中美经济的风险因素。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