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喊”主导权不在当局手上” 背后暗藏3个意义

香港局势深陷泥淖,交通瘫痪、资金外逃,连续5个月的抗争行动与警民冲突,众人都在问抗争运动的终点在何方?港府与抗争者能否对话?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今(19)日的发言,再搭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的谈话,两者搭配下,其实已隐隐点破牵动香港未来的关键。

「非常希望和平地解决理工大学的事件,但『主导权不在当局』手上,如果『暴徒』採取非常致命的攻击,他们便难以达到和平解决事情的目标…」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天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记者,抛出这段富饶兴味的谈话。

值得注意的点是,林郑月娥为何抛出「主导权不在当局手上」这句话,主词指的到底是谁?

这或可理解成是「示威者」,是示威者的行动,牵动港府与港警的判断措施。但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连续遭到警方围堵,便能得知,此方的主导权,并非指的是示威者。

关键1:主导权不在港府 习近平态度才是指标

时间回推到11月4日,习近平首度在香港示威行动后,面见林郑月娥,抛出「高度信任且充分肯定她的工作表现」后,隔一周后的11月11日,港警主动包围多间大学校园,尤其以中文大学校园冲突最高。

紧接着,来到11月14日,习近平于巴西参加金砖国家峰会,选择在国际场合前,大谈「香港问题」,定调「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隔不到一周的11月18日,港警再度发动包围理工大学,爆发严重冲突之馀,更是扬言「不排除使用实弹还击」。

这一来一往,便说明了—— 习近平的态度,正是左右港府、港警执法态度的关键。

实际对比两次习近平对香港局势谈话的措辞,「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形容,从「最重要的任务」变成了「最紧迫的任务」。

显然地,习近平选在国际场合表态,就是对国际社会表态「无须插手管中国内政」,另一方面也是在向港府、港警下指导棋,以「强硬手段」控制失控局面。

关键2:习定调「以暴制乱」 港警将更加毫无顾忌执法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为何抗争的战场从「街头」转移到了「校园」?

实际而言,港府颁布「禁蒙面法」,这项措施的目的,便是要打击前线示威者的士气,难以再和平上街诉求,而这样就能率先分化出「和理非派」、「勇武派」出来。

(编按:前线示威者主要分为两路线,其一是从雨伞运动开始,强调「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和理非」派,另一则是「勇武抗争」的「勇武派」。)

由于主战场不再是街头,这使得前线示威者的族群明显少去「和理非」派的支持。

少去支持的「勇武派」,儘管持续在街头上发动诉求,但港警目标不只是要「打击士气」,而是「全数击败」,于是港警选择转移目标到校园,主动发动起包围战,试图全数拿下仅存的「勇武派」。

《孙子兵法.军争篇》曾提到「围师必阙」,意思是大军围城时,必定会留一个活门,以便敌人逃生;倘若全围,敌人便会以「死」相拚。

港警包围理工大学的手法,一度令人担忧警方不祭出任何活路,但随后又同意允许红十字会人员入校救治伤患,又有多名校长入内带领学生离开校园,很显然地,港警并不打算使出最后手段,主要围城的用意是要持续裂解前线士气,藉此消弭示威势力。

关键3:鹰派接任警队、中国人大否定香港法院释宪… 未来局势恐更「紧缩」

然而近期的几则消息,一再显示北京当局对香港局势的手段,逐渐加大力道「紧缩」。

届龄已满退休门槛的卢伟聪,自2015年出任处长以来,评价不高,尤其反送中运动爆发后,遭批态度软弱;由于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提名和建议,中国国务院决定任命邓炳强为警务处处长。

走马上任的邓炳强,被视为是香港警队的鹰派代表,过去多月曾亲自到前线与警员沟通,更曾表明不再需要总部许可即可决定使用武力。

引人非议的是,邓炳强曾遭指与黑社会的元朗地方人士交往甚密,尤其日前韩国KBS电视台访问到一位匿名警员,坦承721元朗袭击事件,是「警方高层刻意安排的时间差」,让市民感受到需要警察保护的迫切性,不免引人猜疑指示的高层,便是邓炳强。

与此同时,令人深感不安的局势出现了。

香港高等法院儘管指出《禁蒙面法》牴触《香港基本法》,裁定该法违法,但握有法律最终解释权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天发布谈话,直接插手干预。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是否符合香港基本法,只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判断和决定,任何其他机关都无权作出判断和决定」,此番话语无疑是推翻了香港一个两制特有的「司法独立性」。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司法基础之下,才得以建构出「一国两制」的框架,但随着《逃犯条例》撤回、港民要求的五大诉求背景下,框架却越来越被澹化。

很显然地,港人想要的,港府给不起,在无法对话的空间下,北京当局的紧缩手段,只会出现「自己人打自己」的局面,将香港推向难以解套的困局。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的新闻时事–林郑喊”主导权不在当局手上” 背后暗藏3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