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Photo by Michał Parzuchowski on Unsplash,作者:丁冬,编辑:张庆宁

摘要

1.
他们几乎赶上了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风口:上大学基本免费,结婚时房价便宜,手上有余钱碰到A股大牛市,钱多的话二套房三套房四套房不限购随便买。70年代初出生的人,甚至还赶上了福利分房。

2.
所谓上老下小,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时候。在职场上他们也已经不受待见,来自家庭的牵绊太多,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远不如年轻人,对公司来说,工资不低、干活不多、没有冲劲,性价比真心不高。

3.
有更容易的活法:要么放下欲望,要么放下身段。放下欲望,一句话“消费降级”。说起来简单,却又是最难。老祖宗早说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那好,只能放下身段了。

正文

20年前,刘华研究生毕业。

这一年,他的父亲,一位四五线城市的商业银行行长,年满六十退休回家,从职场退到了菜场和厨房。

那时候,刘华觉得,这么能干的人,才60岁就要日复一日过这种无聊的退休生活,实在是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二十年过后,轮到他自己这一代,对好多人、尤其是体制外的人来说,连干到法定退休年龄都成了奢望。

沈宇和刘华,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同学,毕业后都进了知名金融机构,毕业20年来,动不动就吆喝着同在陆家嘴的同学们一起吃饭。人多的时候七八人,人少的时候就两三人,一来是联络感情,二来了解同行动态,有时候还能合作一把。

这两年有点不一样:参加饭局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刚过完年那次,刘华在群里一吆喝,只有沈宇一个人答应。

刚过完年又拿到开门利是,原本应该很喜庆,但大概是因为只有他们俩,感觉有点凄凉。

尤其是,刘华刚一落座就被沈宇来了个当头棒喝,“你睁开眼睛看看,哪还有我们这么大年纪的人?!我们……已经被时代淘汰了!”

他悄悄向四下一看,果然像沈宇说的那样:周围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小鲜肉和小仙女,衣冠楚楚、意气风发,谈着动不动就是几个亿的生意。相形之下他俩皮松肉坠、穿着一身宽松、邋遢的休闲装,不太像高端人士。

一顿饭下来,两个头发花白的大叔,心都凉凉了。

外人看来,沈宇和刘华才是小鲜肉和小仙女们羡慕的对象。

生于70年代,他们几乎赶上了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风口:上大学基本免费,结婚时房价便宜,手上有余钱碰到A股大牛市,钱多的话二套房三套房四套房不限购随便买。70年代初出生的人,甚至还赶上了福利分房。

他们大部分的同学,即使没有实现胡润报告所说一线城市2.9亿元的财务自由九段,但早就实现了其中的前3-5段——菜场自由、饭店自由、旅游自由,甚或是汽车自由、学校自由。

人生四十,包括刘华沈宇和他的同学们发现自己无法逾越接下来的第六段自由:工作自由的这个问题。

所谓工作自由的定义,据说是:“只要自己愿意,选择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甚至自己创造一个这样的岗位,不计较这个工作是否能赚钱。”

说来也巧,春节过后,刘华有几位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同事提交了离职报告。在这之前,他们早就是这家大机构的中层,拿着百万级的年薪,就这样说不干就不干了,刘华这个外人都为他们的人民币心痛。

同事说,长期在业务一线,动不动就要出差,还要承担巨大的业务压力,年近50的“老骨头”,实在是干不动了。

“跟工作比起来,还是身体更重要啊。”其中一位离职的同事,研究的重心很自然地从业务转移到了养生,保温杯枸杞成了新生活的日常。

刘华的另一位同学,在国内某通讯企业工作,该公司以疯狂加班和高收入闻名,他的同学做到了国外某大区域的财务负责人,却在两三年前就辞职了,原因也是:实在干不动了。

这位同学在大学时身体倍儿棒,体育科目满分,但前两年再见他时,连连摆手说,身体不行了……

他说,哪怕身体还吃得消,也干不了几年,因为这家企业员工平均年龄30出头,很少有45岁以上的员工,“与其等到45岁被裁掉,不如早一点自己走人找找方向。”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刘华说: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别指望(像上一辈那样)一直干到退休。

刘华几年前就转岗到了后台,虽然平时事务也挺多,但压力的确没有一线业务部门大,平时也并没感觉已经到了干不动的地步。

就算这样,在职场上他这个年纪的人也已经不受待见。

这种40来岁的职场中年,来自家庭的牵绊太多,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远不如年轻人,对公司来说,工资不低、干活不多、没有冲劲,性价比真心不高。

70后的父母,如今大多已经七老八十,进入人生的黄昏,而他们的孩子大多十来岁,正是教育的关键时期,所谓上老下小,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时候。

沈宇的父亲去年得了恶性肿瘤,从化疗到手术前前后后快半年,撇开期间各种开销不讲,几乎天天跑医院,有时候还要陪夜,要说工作上没耽误,根本没人信。

巧不巧,他家娃刚好初三,在这个阶段,作为家长,孩子作业已经辅导不动了,又不能放手不管,只能虚张声势动不动对娃吼上几嗓子……

至于工作,呵呵。

在刘华和沈宇上大学的90年代初,全国普通高校(含大专)招生不到百万人,而随后始于1999年的高校(含大专)大规模扩招,每年为劳动力市场输入数倍于当年的海量高学历年轻劳动力。

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含大专)招生16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此后无论绝对人数还是录取比例都节节攀升,到2012年,录取685万人,录取率更是高达74.86%,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已经闯入职场:风华正茂,生龙活虎,随时准备着为70后这批新一代的“4050”们填坑。

1990-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录取人数及录取率: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数据来源于公开信息整理

也有些公司愿意找40出头的“老手”,理由是经验丰富,处事沉稳,尤其行业中规模略小一点的公司,还是非常愿意高薪从一线公司挖到技术骨干去带一个部门。刘华年前也碰到这种机会,对方开出来的价码比他现在的收入翻了一倍,刚开始他还有点动心,但最后还是果断拒绝了。

他有自己的小算盘:中小公司的收入看起来高,但业务基础差,作为部门负责人,任务重、责任大,万一搞不好还不是要走人,“到那时还到哪找工作?!”

看着身边人一个个离开职场,刘华有点体会到什么叫惶惶不可终日。

刘华和沈宇这样的,搁在互联网企业,就是首选的被“优化”对象,其实,不单互联网,其他几乎各行各业,所有的用人岗位都被标注:35岁以下。中年人成了职场上被嫌弃的少数派。

这些大叔们,到底都去哪儿了?

只有极少数的人,比如刘华的朋友一家,之前赶上了好时候赚了一两个小目标,基本完成了自己人生终极的财务自由,于是在40出头的时候夫妻俩就双双家里蹲,日子过得就更爽了,拿大几千万做固定收益就足够全家人开销,剩下的投个专户,再自己搞点股票,比一般韭菜收益高多了。

他家娃读书的时候填表涉及到父母职业一栏,全部都是无业,刚开始被老师问起来还觉得特别没面子,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

必须要承认,还是有极少数高龄坚守在职场的人生赢家,比如高管。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2019年1月统计,A股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龄达到48.59岁。从年龄构成来看,30岁至39岁高管占比15.18%,40至49岁占比36.98%,50岁至59岁占比36.65%,三者合计占比达89%。另请注意:高管平均年龄有变大迹象,较2009年增长超过两岁。

另据中国会计视野统计,2015年有2306名董事长公布了年龄,平均年龄为52.79岁。

这对职场中年们来说,并不是啥好事:坑就那么多,前有更老的老家伙们个个都像英国女王一样超长待机,后面的小年轻人人如狼似虎,只有夹在中间的自己被活活熬成永不继位的查尔斯。

尤其是,非国有企业根本没有退休年龄限制,只要董事会支持,董事长想干多久干多久,比如任正非,已经整整75周岁了,跟刘华、沈宇的爸妈一个年纪;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今年65周岁整。

像这种企业,多少年前就开始有培养接班人的各种传说,但到现在传着传着就没了。

还有另一种在职场续命的活法:技术+搏命。

同样是那家通讯公司,刘华有另外一个朋友,快50岁了还奋斗在技术最前线,常年过着比996更鸡血的生活,晚上11点回家那是日常。

周末,不存在的!

节假日,不存在的!

老人、老婆和娃,跟不存在差不多!

这样的生活刘华根本无法想象,但人家完全是自觉自愿,据朋友说他的顶头上司年纪更大,还不是一样搏命?

难得有机会碰到这个朋友,刘华总是一脸仰慕地点赞:哥们,身体真好!但转脸就会跟老婆说:他不要命了吗?!

因为这位朋友,刘华对马云“996是福报”的最新语录和刘强东的“8116+8”加强版言论,并没啥反感,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要情怀,另外一些人要钱,还有像他这样的,选择……要命。

70后活到现在,就像开了十几二十万公里的车、住了十多年的房子,再怎么注意保养,小毛小病总是少不了。

上40岁后,沈宇特别注意他和家人每年一次的体检,去年他陪老婆去一家著名的私立医院体检,老婆体检结束,牙缝里蹦出四个字:让娃学医!

给他老婆做妇科检查的,是一位看不出年龄的老太太,如果实在要猜,也就是60岁左右吧。大半个上午老太太不紧不慢,就做了他老婆一个人的体检,两个人聊着聊着,老太太笑眯眯地问:你猜我多少岁?见她回答不上来,老太太说,我都七十好几了。

老太太本来是魔都一所著名三家医院的主任医生,退休后没事干被这家私立医院聘用,跟公立医院不同,客人少且都有预约,一天下来根本不累。

而且,她还能跟各种人聊聊天,“比在家呆着有意思多了。”

与医生类似的职业,还有老师,虽说看上去收入不高,但从幼儿园直通高三的各种明里暗里的补习班,自己是自己的领导,想干随时开干。

这种有料不怕年高的生计,在各个行业都或多或少存在。

有一次刘华工作上急需找人做设计,因为自己不懂,且预算和时间有限,实在请不起大牌的广告公司。后来,另一家大机构的朋友帮忙,介绍了一位常年为他做设计的家里蹲无名设计师,价低活好速度快,拿到老板那边一次通过。

据朋友说,这人从来不参加什么项目投标,连上门沟通和拜访也不愿意,常年活多得接不过来。至于价格,也比广告公司实惠多了,但对个人而言却是非常可观。

刘华那一次问价的时候,那人甚至说:朋友介绍,无所谓,看着给就行。

这句话让刘华特别服气:所谓六段财务自由/工作自由,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老子)有料!(老子)任性!

大多数人并没有医生、老师、设计师……这种足够硬核的终身技能傍身,但也是有更容易的活法:要么放下欲望,要么放下身段。

放下欲望,一句话“消费降级”。说起来简单,却又是最难。老祖宗早说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那好,只能放下身段了。

刘华老婆有个老领导,比他们还要大差不多十岁,前几年眼看已经快到退休,却从高高在上的甲方爸爸跳到乙方,当年低眉顺眼求他的人反倒是他的领导。

以前领导到哪都受恭敬,被人挖空心思各种讨好。临到快退休竟然混成了乙方,受气肯定是难免,但好歹钱多啊,想想国外读书的娃,上班前大叫三声:“有钱赚!有钱赚!有钱赚!”

时间长了他也就习惯了。

更多的人既放不下欲望、更放不下身段。人称:“既要……,也要……,还要……”。放不下欲望,是说钱赚的多却够不上九段的品味,放不下身段,是因为整天被人“*总、*总”的叫着,还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

对这个群体,一味十全大补灵丹解药即创业。

那天,刘华掰着手指头数了数,身边好多离职的大叔(大妈),接近半数都选择了创业,走上了自己当董事长还兼任总经理的人生巅峰。

比如他同学所谓的找找方向,也就是自己搞一门生意,而他刚退下的同事们,养生之余有的想做PE,有的想拉点大资金炒股票……

问题是,连戴威都要被限制消费、贾跃亭有家不能归、国民老公王思聪熊猫直播都关门,哪有这么容易搞事情?

跟刘华一个办公室的两个哥们,早几年就创业了,其中一个人已经融资到C轮,号称估值几个亿,养了几层楼的人。但如今百度一搜,全是客户无法提现的负面。

这哥们现在还在为融资四处奔波、碰壁,他的重要股东已经放弃了他,“这个项目已经完了。”

另外一位哥们,也已经创业好几年,业务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赚的远远没有花的多,至今还在找方向。

有人感慨说,创业是九死一生,那哥们说:不对,至少也是九十九死一生。

比年轻人贵,没年轻人身体好,为什么要你?| HR眼中的「中年职场人」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虽然互联网偏爱年轻人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谁也没想到第一批跟随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为中国互联网做了最多贡献的“中年人”,正集体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策划 | Kr Lab

设计 | 火山酱

今年年初,轰轰烈烈的“高管优化活动”在各大厂相继展开,京东宣布优化10%副总裁以上高管、百度推出高管退休计划、腾讯开启史上最大一轮管理干部裁撤,裁撤中干比例约为10%。

根据拉勾发布的《90后互联网职场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平均年龄26岁,其中,55.8%的互联网从业者为90后,占据了大半的江山。虽然互联网偏爱年轻人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谁也没想到第一批跟随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为中国互联网做了最多贡献的“中年人”,正集体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基数比较大的平庸的人,随着年龄增长,都会遇到职业上的瓶颈。”一位接受我们采访的hr说出了这个残忍确非常真实的现实,而且「中年人」的年龄界定在职场上被大大提前了。谁是职场中年人?职场中年人还会靠投简历找工作吗?他们在hr眼中还有没有竞争力?怎样的危机在等待着职场中年人?……我们邀请了3位不同年龄段的hr一起聊了聊这些话题。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柳玉茗:高岗本身少,加上目前市场供大于求,是整个行业的原因。

Aaron:说实话养高层真的很贵。像性价比不高的高层,我找一个学习能力强的,聪明的,上手快的,是完全可以替代他们的。

戴泉:我认为这些公司是为了提高人效,减少过多层级的管理幅度。目前很多大厂组织层级很庞大,上层信息一层层传递到下面,会有损耗。每一层管理者对于KPI的分解,都会稀释公司的目标,压缩管理层级可以保证公司的目标更好的达成。

效率比较高的大公司,像世界五百强的外企,基本就4、5级。现在互联网也走入比较成熟的阶段了,冗余度高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所以开始有意识的控制层级,以保证决策效率更快,公司的反应更快,相对来说在中间的管理者是会优先被优化的对象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柳玉茗:今年开始,很多背景不错的人,会把简历放到网站渠道上。最近收到很多滴滴、京东的一些人的简历,都非常优秀,一些原来不愿意放出来的高质量简历能够越来越多的看到。前几年,像类似高级前端这种岗位,是比较稀缺的,一般找不到简历,就是网搜搜不到,人家不会在网上发布自己的简历,有自己的人脉。

Aaron:还是观望的比较多,都有金三银四这一说,但今年很明显的感觉是,到了3、4月,真正看机会的人没有往年那么多,因为整体大环境不好,大家都蛮谨慎的,没有走到最后一步拿到offer,是不会选择跳出舒适圈的。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柳玉茗:互联网行业,30岁在我看来是中年了。传统行业好一些,30岁正是比较好的一个上升期。

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他们的知识更新比较慢。比如一些行业的专有名词,你和中年人面试的时候聊,他们很多都不太清楚。但年轻人,我现在面试实习生,即使是不做这块儿的,你提问他们,也都多少懂一些。这个行业跑的太快了,用一个知识系统工作了5、6年的时间,也需要整个更新迭代,不然很容易长江后浪推前浪了。

戴泉:互联网行业真的很年轻,从我筛简历的经验来说,现在一般85前的我很少看了,算中年求职者。我所在的公司平均年龄好像是24、25左右,产品中心的VP是91年的。

面试这个年龄段候选人时我有个普遍的感受是,思维比较固化,不够活,可能在一个行业或企业里面沉淀的时间比较长了,对外界的敏感度不是那么高。反观年轻人,很有好奇心,接触的层面更广。像这两年新出的软件或功能,抖音这种,用户量特别大,但中年人用的特别少,他们不太去接触新鲜的事物了。

还有就是普遍都会提到中年危机的感觉,担心自己的收入可能被互联网大潮所影响,会有降低,认为自己的可替代性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也许是因为背负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吧,刚毕业年轻人除了关注自己,对他人的关注没有那么高。而中年职场人的危机更多的不是自己,而是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可能更希望稳定性高,性价比高的工作,会有更苛刻的工作要求。

Aaron:从年龄来说,30岁以上算是中年,35岁以上的简历我一般就不看了。一般超过33的候选人,我们会有个疑问就是他还能不能非常有热情的工作?学习能力是不是真的能够比其他人来得好?毕竟很贵的,到底他值不值得这个价格?

从面试感受上来说,中年求职者的表达方式,蛮油腻的,有套路。回答问题都是很官方的,不会给到你很真诚的答案。比如我面销售,你问他们销售的数据,大多答的比较含糊其辞,给你一个大概的方向,很细致的去问他一些东西,就会一笔带过的回答。而年轻的面试者没有那么老套,hr多深入问几个问题,一般招架不住,能够问出来一些东西。而中年求职者,像是有一道防线。

不过普遍中年求职者比较注重面试礼仪,很稳重,很有礼貌和涵养。小朋友相对来说,讲话各方面比较随意。中年求职面试当中会有更稳定的表现,懂得尽可能的规避掉不太适合展示的部分,因为他有足够多的面试经验上也足够的成熟,而且对机会更加看重。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Aaron:对于求职者来说肯定是不公平,但存在即合理。对于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言
,无所谓公平,而且依然有很多虽然年纪大但心态年轻的候选人。那些空有资历和年龄,思维却不与时俱进的中年人,他们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戴泉:其实管理层年龄会根据不同岗位有所放宽,比如像政府关系相关的、财务、法务等岗位,行业里面年龄大一点,稳重一些的是优势。而讲究创新、调整速度比较快的业务,岁数大的确实不太合适。年轻人很有活力,效率高,需要冲锋陷阵的,可能是年轻人。但其实决策层需要有一定战略高度,还是要有一定经历的人来做。

柳玉茗:我个人觉得职场对于中年这个群体,太苛刻了。也可能因为每个人早晚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吧,我有时候会有一些同理心在。而且说实话其实这算是年龄歧视,普遍都认为30、35以后的人能产出的东西少。有时候接到招聘需求的时候,我其实不太能认同,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再要35岁之后的。包括裁员的时候,其实真的都蛮优秀的,为什么要淘汰他?不能理解。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戴泉:我之前在BAT其中之一,他们对于人才的升级非常的看重,我参与过很多中高端职位的招聘,他们会找一些其它行业沉淀了足够经验的人,也就是中年人。比如码农这个职业,到了一定岁数,他有很多经验,初级执行的工作做了很多年,兴趣不大了,那么对他们的要求是根据经验,拿出对事情的解决方案,这是对他们具体的业务考核指标。但实际上他在融入公司的过程中,融入这个所有人都很拼的年轻团队当中时,他可能完全无法适应这种节奏。所以团队管理、市场环境适应等等,也对中年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柳玉茗:各行各业,到了这个年纪,再做基础的活儿,心态上可能都不能调整。整个行业都很年轻,发展又快,大家专业能力其实没有问题,缺失的是管理能力和领袖能力。32、33的人,如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养,是很少有天生能具备管理能力的。有时候其实leader很好、下属也很好,但就是融入的不好。现在很多知识付费兴起也是因为这个,大家都有危机,在不断的补充各方面的知识。

Aaron:到了中年不再是做事情了,而是解决事情。遇到事情有反应,用过往经验、累积到的东西去解决事情,甚至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能够迅速去学习解决方案去解决它。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小点,一是可以保持朝气,而不是真的像中年人一样死气沉沉。二是能够快速的适应市场变化并做配合,维持思考的活跃度,不断的吸取有助于业绩提升、公司提升的新东西。现在市场发展的太快,用旧的思路是没有办法取套现在的环境的。三是管理能力的同步更新迭代。现在年轻人都很倾向于peace的管理模式和团队,如果还像原来那种领导发号施令的方式,比较老旧思维去管理团队,去压底下人的话,也不适应现在的市场要求。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戴泉:之前面试过一个87年以前的求职者,摸爬滚打看很多年,title要求比较高,薪水也要求很高,但入职以后工作的投入度远低于初、中级的职场人,从工作时长到专注度都不如年轻人,这是个人方面的原因。

能留在好的企业里的人,他的综合竞争力一定是非常强的。如果个人没有跟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而同步提升,那被更年轻的人替代的可能性就很大。很多中年人被淘汰就是因为自我的更新速度没有赶上时代要求,还是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要不就是温水煮青蛙,互联网大潮下对存活下来的人,要求会越来越苛刻。

柳玉茗:基数比较大的平庸的人,随着年龄增长,都会遇到职业上的瓶颈。岁数上去了,能力没上去,或者没得到认可,但他可能因为家庭压力或其他原因对收入的要求比年轻人高,那么收入和能力没有匹配上的话,自然容易被优化出去。

庸俗的说,整个行业是呈金字塔形状的,初级岗位候选人多、岗位也多,而慢慢的就像大浪淘沙一般,只有兼具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沟通能力的人能一步一步走向金字塔尖,而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戴泉:第一代互联网人到现在将近20多年了吧,年龄正好30、40,正好是下一代面临教育竞争、父母年龄大身体不太好的阶段,加上经济压力最近越来越突出,肯定会带来中年危机。

还有其实80、90年代也有下岗潮,只不过现在信息太透明了,这一透明,原先即使没有这么激烈的情绪也会被无形放大,集体的焦虑感也会增加。

柳玉茗:其实我们hr也面临35这个大关,如果到了35岁还没有达到自己心理预期的程度,我也深知这个行业不会再给你时间去成长了,很残酷。所以大家都很拼,我一个朋友,35、36的时候,有一次加班熬了好几天夜,直接晕过去了,中年危机谁都有。

Aaron:有一个面试者,被上一家公司劝退的,拿了些赔偿金。他跟我说他上海有两个房子要供,2胎刚刚出生,问我觉得多少薪资才能满足他的支出。但其实他的工作年限值他开的价,可他的工作能力不值,二者不是划等号的。漫天要价是不太现实,但他又背负了一大家子的生活开销,可能是普遍中年人的现状,这种例子还是很常见的。

除了家庭的压力,还有面对职场天花板的压力,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够走到哪儿,有些人可能是经理,想做总监,但不知道还有多少年能做到,而且可能比他年纪小的人,已经做到了。这中间可能对于自己也有质疑,对于自我认可的可能性也在降低,年龄到了,还是没有做到这个年纪应该有的位置,第一反应可能会想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行?如果他选择换一家公司,对于他的挑战会更大,重新适应新环境,已经积累的好的人脉关系有时候也需要重新开始,他们会慎重考虑值不值得打破舒适圈。如果不打破的话,又有可能被淘汰掉,所以非常矛盾。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戴泉:我认为现阶段最终的结果还是为了薪酬上的调整。一般会要求20-30%的涨薪,他们在原公司争取不到这个薪酬。

Aaron:第一个是钱,很现实。第二个是title,更进一步的发展。还有就是公司这个品牌能够给他们履历上加多少分,有什么提升。

柳玉茗:我认为title(管理权限)是他们更看重的,要高于薪资。之前我招一个安全部门的老大,当时阿里给他P7的职位+股权,年薪70、80万,我当时觉得我这边争取他没什么胜算。我跟了他一个月,后来他跟我说了心里话,到他这个级别,其实随随便便就有很多offer,还是更看重一个话语权的问题。我这边给他的就是老大的职位,他还可以有很多的施展空间,最终他选择了我。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Aaron:心态一定不能是中年,open的沟通和学习,有足够的open
mind,不管年龄到哪儿,心态、能力都要不断更新,这样你同时具备了中年人的经验优势,也具备了年轻人的学习能力。

柳玉茗:感性的来看,看你自己还有没有成长,工作还有没有成就感,你个人对公司还有没有价值。很多大厂里有那种又不扛事还老甩锅的老白兔、老油条,真的就别工作了。完全可以选择再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没必要在公司里磨时间。

按照金字塔的人才梯队来看,本身往上的坑就越来越少,不突出的人就会被PASS,这是客观事实。我个人认为,33、34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话,可以寻求一个新的战场,个人的选择和规划上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学会接受这个事儿。综合能力不太强的人,岁数比较大的,保持平和的心态,客观的看待自己的求职预期。不要有过高的期待,否则只能增加焦虑,认知上就得先学会接受。

很多走专家路线的技术人才,企业里没有特别好的机会,很多都选择去当老师了。实战经验和履历都非常好,再传授出去,对自身和对社会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戴泉:其实从一开始如果求稳,进了相对来说轻松的行业,进去之后如果思维模式被固化住,要学会接受。如果选择进入激烈竞争的圈子里,就要付出心态来面对这个事儿,都是自己选择的。原有的工作达到瓶颈了,可以换行,说不定可以迎来事业第二春,只不过看每个人有没有勇气去跳出舒适圈了。

保持对工作的敬畏感、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社会竞争永远不会减少,竞争方式会越来越丰富,躲避是不可能的,还是增强自己的实力,找适合自己的方向。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中年人」作为一个词语,定义它或者匹配它,其实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互联网行业从前几年的飞速狂奔到现在的趋于冷静,跟随互联网大潮成长起来的第一批从业者虽然年龄上步入中年行列,但会不会面临中年危机则是由自己前几十年的职场行为所决定的。

时代的飞速发展不会给人喘息的机会,但它会把机会留给那些随时和时代保持同步的人。如果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即使年龄打上了「中年」的标签又如何?

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

之前36氪曾在微博发布了一个互动话题:你觉得你是中年吗?你的中年危机是什么?

有人说30以上都是老年,有人说自己32刚刚硕士毕业。

@青春留给了:中年危机,我挣不到钱拿什么去维持我的生活,维护我的感情,给我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让我的家人过更好舒适的晚年。

@四分卫全垒打:铃木一朗说他的人生才到四局下半,我比他小21岁,已经觉得自己的人生到了九局上半了。

@已死的小强:上有高堂,下有妻儿;工作稳定,上升机会渺茫,90后智商碾压,靠经验和技术为生,但是经验和技术很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被取缔。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的新闻时事–职场中年独白:又贵又老,我们是被嫌弃的少数派(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