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抗疫:莫迪领导的印度是怎么做的?

“N号房”受害者中13人同意改名,身份证号也将变更

南都讯 记者蔡丽怡4月2日,据韩国检方透露,首尔中央地检“数码性犯罪特别调查小组TF”表示,在目前可以联系到的16名博士房受害者中,有13人表示愿意进行改名。检方为了支持受害者“被遗忘的权利”,防止因被泄露的信息造成2次伤害,决定对变更姓名和身份证号提供必需的…

很多国人觉得,缺医少药的印度面对此次新冠疫情,弄不好真的要掉到“坑里”了。

  到底印度会不会掉“坑里”,还是印度一直就在“坑里”没出来?

  不吹不黑,刀哥认为至少要分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一是印度疫情阻击战能否在莫迪“全国封锁”令下全胜收兵;

  二是印度“疫情外交”的表现;

  三是印度在疫情结束后能否重振经济增长。

  No.1

  全国“封锁令”下,能否全胜?

  对印度而言,如果能够将疫情控制在社区传播之外,其实就可以界定为“全胜”了。

  印度的一个政府机构,医学研究理事会迄今已经不止一次地对外宣称,“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疫情在印度出现社区传播”。即便在孟买的3处贫民窟出现了4例确诊病例后,该理事会也没有改口。

  不过,在刀哥观察看来,莫迪政府25日零时起执行“全面封锁”措施后,导致大量在城市就业的务工人员被迫返乡,极有可能造成新冠病毒向印度农村腹地蔓延。

  以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密度来说,即使其拥有世界顶尖的医疗条件,也未必能够应付。

  现在已经有小道消息在传,政府可能在21天“全国封锁”之后,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很有可能继续施行“全国封锁”。

  不过,政府内阁秘书高巴30日已经否认了这一消息。未来到底如何,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疫情严重程度是通过数字表现出来的,而数字又是政府公布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莫迪政府绝对不会采取刻意瞒报的方式,而是通过控制确诊标准和检测范围来操纵最终发布的确诊数字。

  道理很简单,毕竟一众反对党都在死盯着呢。

  No.2

  “疫情外交”表现如何?

  事实上,自疫情暴发以来,莫迪政府的外交快速反应能力算得上“可圈可点”。

  对中国,软硬兼施。

  先是利用武汉撤侨、旅行禁令收获了一波民心,随后莫迪亲自致电慰问并向中国送上15吨“紧急医疗援助物资”——姑且不论质量如何,至少让中国方面无话可说。

  在此期间,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2月20日还见缝插针地窜访了中印争议地区,参加所谓的第34届“建邦日”活动。

  令刀哥非常疑惑的是,凡庆祝活动,一般都是逢五逢十,而“34”是半路杀出的哪个“程咬金”呢?!

  对美国,印度同意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合作抗击疫情战略,获得了290万美元的一揽子援助项目。

  政府表明上虽然并未公开附和美国所谓的“中国病毒”论,印度外长苏杰生也承诺“不同意将新冠病毒标签化”,但印度媒体的相关报道却不绝于耳,唱得一出好“双簧”。

  特别是印地语媒体,不止在公开辩论中使用“中国病毒”、“武汉肺炎”等字眼,而且个别主播也公然使用这种带有地域污名化的表述。

  不止如此,印度一名公民律师甚至将我国家领导人和驻印大使双双起诉至一家地方法院,罪名竟然是莫须有的“串通阴谋散播病毒”,而该法院也堂而皇之受理并排期至4月11日聆讯。

  地区层面,莫迪通过主持召开“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南盟”)抗击新冠疫情视频会议,一定程度上成功重拾了在该地区影响力,同时还向国际社会传达了有意与巴基斯坦“修好”的信号。

  毕竟从2017年起,印度就一直因印巴关系紧张而试图抛弃“南盟”,并转向在“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BIMSTEC)框架下发展与南亚地区国家关系。

  而根据印度媒体报道,日前举行的G20特别峰会似乎也是在莫迪提议下举行的。

  No.3

  能否重振经济?

  其实在疫情之前,印度的经济前景就不被看好。

  投资下降、消费疲软,“莫迪经济学”遭遇滑铁卢的报道屡见不鲜。穆迪等多个评级机构、经合组织、世界银行也多次调低印度经济增长预期。

  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使得印度经济雪上加霜。

  穆迪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宏观经济展望》已经将印度本年度经济增长预期“腰斩”至2.5%
(前值5.3%),印度本土评级公司CRISIL也下调至3.5%(前值5.2%)。

  而疫情在中国暴发之初,印度政府消息人士、专家和媒体还在众口一词、信誓旦旦地说,要“趁机”抢占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以敢言和坚持独立著称而被莫迪“挤走”的印度央行前行长拉詹在印度宣布“全国封锁”之后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是,“全面封锁可能不足以遏制新冠病毒在印度传播”。

  第二句是,疫情和封锁结束之后,印度将面临更加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写到此处,印度到底在不在“坑里”,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判断。

  以刀哥在印度的感受而言,印度政府在疫情暴发初期的重视程度比较有限,重心并没有放在如何防疫抗疫,而是如何利用中国发生的疫情割一波“韭菜”。

  其实印度当时的判断也不能说有错,毕竟两个人口总和接近30亿的大国,每年人员交流才100多万人次,撤侨和旅行禁令已经足够了。

  但当疫情发展到伊朗、意大利、美国等与印度人员交流更为频繁的国家后,莫迪政府才真的开始慌了。

  印度早期的数十个输入型确诊病例也证明了这一点。而这也是印度国内防疫政策前后有别的关键原因。

中国、美国、抗疫:莫迪领导的印度是怎么做的?

  而“全面封锁”政策,考验的不仅是印度领导人的政治决断勇气,更考验印度经济和社会的承压韧性。

  经此一“疫”,不知道莫迪还能否实现“2024年成为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既定目标。

  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总体目标之下的本年度阶段目标肯定是完成不了了。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的新闻时事–中国、美国、抗疫:莫迪领导的印度是怎么做的?

“瑞幸故事”另一面:美国的韭菜不好割

这杯“咖啡”很苦。   在疫情中遭遇寒冬的知名企业比预料得还多一些。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瑞幸咖啡 4 月 2 日暴跌近 76%,今日开盘后,股价还很可能继续下滑。 起因是公司公告承认首席执行官刘剑带人伪造销售额 22 亿元,公司 2019 年 2 至 4 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