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墙到为墙辩护,中国互联网文化下的这一代

从翻墙到为墙辩护,中国互联网文化下的这一代
在中国防火长城越盖越高、审查及监控制度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互联网让中国走向更加开放的预期根本没有实现。不仅如此,观察家们还发现,中国互联网文化正在改变一整代人,他们对于吸收墙外信息的意愿大大降低,甚至为防火墙辩护。

二十七岁的陈尚德在北京一家用户上亿的短视频公司,担任小主管的职位。

今年八月中,当央视发布一则批评”吃播文化”的报导,陈尚德的公司很快动了起来:清理所有大胃王播主及热门排行榜。

“现在就是信息没有一个规则,也说不清楚哪一个事情会导致你公司出事。每个公司都不想变成出头鸟,浪费食物这个事情,央视新闻都发了,我们就不可能在去推热门。”

陈尚德告诉自由亚洲电台,这种恐惧下的自我审查,近三四年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内部的一种惯性行为,甚至不需要网信办、中宣部下达”指令”,公司就会自行揣摩上意自我”清理”。

中国互联网的信息茧房 翻墙批判思考成为异类

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工作的陈尚德,对于这种自我审查的变化感到不安。管控的口子越缩越紧,以前只是不允许讨论天安门、接着不让谈时政、不能评领导、不能谈疫情、现在连大胃王吃播都管上了,下一步呢?

陈尚德时常带着这些疑问,却也很快意识到,像自己这样还有些批判性思考、还会翻墙读不同信息的人,在同龄人里彷佛成了”异类”。

“有时候把我关心的一些话题、新闻丢到群里,就没人理我了。”陈尚德说,”更年轻一辈更关注娱乐八卦吧,最常用的信息来源都是在微博、微信两个端口,再加上抖音、bilibili、知乎这些(网站)。”

中国互联网打造起完整的信息茧房,人们在里头以为世界很完整。但是,李文亮去世时争取言论自由的呐喊呢?

陈尚德停顿了一下,这么解释:”感觉很多人会参与到某一件事,但在没有得到全面的信息、还不足以支撑他坚守这个东西之前,就被官媒或其它的讯息说服,然后就转变了。一次又一次,你发火了、生气了,也没有可以改变的空间。

跟防火墙一起长大的一代人

在中国长大的80后、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研究员王亚秋说,中国政府搭建起的防火长城以及信息监控,已经重塑了新一代人的世界观与思考方式。

互联网让中国走向拥抱自由、开放社会的预期,根本没有发生。

“2007年我上大学的时候,作为一个年轻人能明显感觉到很多机会。
比如说我能和维权律师交流,大家觉得我做一点事情能改变中国,有这种很向上的感觉。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关于政府腐败、隐瞒数据的讨论,有巨大的一股力量在民间,大家联合起来要求政府改革、诉求真相,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在王亚秋大学毕业后的10年里,中国陆续屏蔽了谷歌、脸书、推特和Instagram,还有数以千计的外国网站。于此同时,大量功能相仿的中国网站冒了出来,为中国人建立一个外表看似完整、背后却严密审查的互联网世界。

王亚秋观察,不同于曾经努力想推倒防火墙的80后、90后,现在00后反而出现”为墙辩护”的声音,他们顺从了中国官方的语境,认为防火墙保护中国免于社会动荡、免于受到虚假信息的侵害,甚至为中国成为科技巨头的角色深感自豪。

王亚秋:“
像80后、90后,至少有过经验,上过脸书、推特,经历过网站被封、经历过微博原来有很大的议论空间…….你以前有经历过自由、自由讨论的经验,你就不喜欢没有自由。另外一个原因,是国家审查、宣传更加厉害了。”

从推墙、翻墙、到为墙辩护 中国互连网审核带来什么?

哈佛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杨宇凡及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在2018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互联网审查制度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让人们难以取得敏感信息,而是营造了一种环境:让公民在第一时间根本没有意愿取得不同的信息。

当时,研究人员给北京两所大学的近一千名学生提供了能够绕过审查的免费工具,但发现近半数学生并没有使用它。使用的学生中,也几乎很少人浏览被中国屏蔽的外国新闻网站。

陈尚德说,身边朋友讨论翻墙,多是为了使用被中国封锁的Instagram来追星,顶多聊一下哪一个翻墙软件比较稳定,方便下载追星的图片。

“推翻(防火墙)?没有人还在关注这个问题吧。”他说。

天钧新闻网丨最新时事优选新闻–从翻墙到为墙辩护,中国互联网文化下的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