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排华浪潮中,争取女性投票权的华人女性

1912年5月4日的一个傍晚,在带领一万人开始本国史上最大的妇女参政权游行之一时,一群骑着马的女性在曼哈顿华盛顿广场公园的草坪上投下了长长的影子。

其中一名女性是李美步(Mabel Ping-Hua
Lee),她驾驭着白马在东边的公园大拱门和第五大道上来回跑。和其他女性一样,她头戴一顶黑色三角帽,上面系着带有“女性投票权”字样的飘带。但和其他妇女政权论者不同:她是一名中国移民。

当时根据《排华法案》,中国人移民到美国基本是被禁止的。当时只有十来岁的李美步拒绝当背景的陪衬。她在一份面向在美中国学生的月刊上发表文章,四处演讲,以描绘一种基于基督教平等价值观的、跨越国界的大胆民主愿景。

在一篇发表于1914年的文章中,她写道,给予女性投票权“

无非是扩大我们对公正与平等的应用”,而参政权将把“女性纳入民主”。

李美步据信是在1895年前后生于中国广州。她在1905年前后移居美国,与被委派到一座华埠教堂的基督教传教士父亲李韬牧师(Rev.
Lee
To)团聚。她与父母一起居住在摆也街的这间教堂里。在当时,根据自1882年起大幅限制华人进入美国的联邦法案,李家人是获准进入美国的少数中国移民。1882年,为安抚白人本土主义者,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禁止中国劳工入境。这些白人本土主义者对中国探矿者及西部铁路工人的大量涌入深恶痛绝。

当时中国教师、外交官、商人及传教士仍被允许进入美国,但人数很少,并且需要有正式的证明文件。归化入籍被禁止。后来,在1924年,当美国实行民族配额来保证该国主要是白人及新教徒时,亚裔移民完全中断。

对一名中国女孩来说,李美步儿时生活、成长的华埠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地方。那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只有大约八个街区。除了偶尔冒险进来看热闹的游客,整个街区基本上对外面那个将中国移民视为异域及怪人的世界封闭。按照传统,李美步的母亲年轻时将脚绑至仅有几英寸长,鲜少离开他们在纽约的家。

对当地居民来说,这个社区为他们提供保护,不受外界种族歧视。李美步大部分的邻居都是来华埠找活干的男性,他们不是单身汉就是将家人留在了中国。历史学家称,1910年美国的华裔男女比例超过14:1。

李美步在布鲁克林的伊拉斯谟礼堂学院(Erasmus Hall
Academy)就读,在那里,她身边都是其他移民儿童——大多数是在一波改变了纽约的移民潮中来到这里的犹太人和意大利人。她随后从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毕业,并且在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自高中起,李美步就急于回中国。在那里,革命终结了帝国统治,并且1911年在推翻清朝后建立共和国。她想要将自己从美国妇女参政运动中学到的

东西带回家乡,帮忙解放中国女性。当时中国女性仍无法获得教育机会,就像她母亲曾经一样。

“中国的福祉及其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有赖于向该国女性提供迟来的正义,”李美步在一次演讲中说。“因为除非女性紧随男性的脚步、甚至与男性齐头并进,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文明方面取得真正

的长足进展。”

当其父1924年逝世后,她的计划被打破了。突然间,她要照顾丧夫的母亲,管理父亲的教堂,尽管她不是牧师。她的计划更因为中国的局势而成为泡影:该国迅速被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内战所撕裂。

到了1936年,李美步的密友、中国知识分子胡适问她的梦想是什么。“老实说,”他在一封信中写道,“你在华埠的一个小小浸礼教会度过自己的一辈子很奇怪。”

但李美步仍然相信基督教新教掌握着道德民主的钥匙。1943年二战期间,《排华法案》被废止,每年有一小批近100名中国移民后裔被允许进入美国。归化入籍也开放了。慢慢地,美国华裔人口再度开始增长。

战后,随着其信仰的受欢迎度在华埠减少,李美步的教会规模越来越小。李美步一直没有搬回中国。她的余生在纽约度过,于1966年前后去世。

就在1912年纽约妇女参政大游行的六个月后,人们又组织了另一场大游行。这一次是在天黑之后,这样一来,那些白天上班的女性也得以参加。这些女性拿着数以千计的灯笼走过大街小巷,点亮了整座城市。一名女子出现在公开场合,要求获得政治权利,这个一度看似激进的事情已经变得司空见惯。

而李美步是否成为了美国公民,让这个骑着马的骄傲少女得以行使她曾经为之抗争的权利,现已不得而知。

天钧丨今日时事新闻–美国排华浪潮中,争取女性投票权的华人女性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