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正在悄悄减少中国制造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说未来世界制造业格局会发生剧变,那么现在大概率就是那个起点。

“中国制造”生变

苹果电子产品的生产正在从中国向外转移。

9月7日,印度科技部长普拉萨表示,苹果已有8家代工厂从中国转移到了印度。这只是产业转移的缩影。

小何从未想到过,这种国际新闻里的事情,会和普普通通的自己产生联系。

7月,小何从山西老家来到江苏昆山求职,心里想着要出人头地。在家里,没有工作的小何觉得自己被父母瞧不起,又被相亲对象嫌弃,他想改变这一切。

他通过中介找了一份工厂里的短期工作,被分配到苹果的生产线,薪资至少过得去,又不需要技术基础。

昆山汇聚了大量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它们会在旺季的时候招聘大量的短期工人,做一些技术含量不高、机械重复的工作,在淡季的时候自然结束合同。这类合同的时间通常在一周到三个月,甚至可以按天结算工资。

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不需要为每一个人交社保。比如一个注册规模几千人的企业,每年的招聘人次却可以达到几十万。

小何就是这几十万流动人员之一,他预料到车间里的工作会是枯燥的。他为自己打气:“闭眼交证了,干就完了,最少顶一个月!”

一周后,“快活不下去了,难受”。工作比他想象的还要枯燥,人的情绪被机械的产线几乎碾碎。

从同事那里,他听到一个消息,自己所在的纬创,被一家叫立讯精密的中国代工厂收购,他并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纬创把位于中国大陆的苹果代工厂卖掉后,转身就在印度接下了苹果手机的新订单,并开始大规模招聘。几天后,为苹果做代工的另一家企业富士康披露了一组数据:去年,他们在中国大陆制造和组装的产品约占其总量的75%,今年则降低到了70%。

很快,这组数据就引发了一轮热议:中国是否会失去其“世界工厂”的地位?

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是否要开始撤离中国?富士康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对极客公园表示(id:geekpark),他们的战略依旧是扎根大陆,“为了应对全球市场客户的需求,我们在11个国家和地区有研发、生产据点,这不是这几年的事,十几年前我们就这么做了。”

过去,几乎所有的iPhone、iPad等苹果产品都是在中国完成生产、组装,之后出口到各个国家。

未来,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供应链人士告诉极客公园,苹果可能会继续将更多工厂生产线撤离中国,只留下总体的30%,专门供应中国市场。这样的转移,也发生在其他国外品牌身上。似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位置真的在动摇。

不过,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这件事儿,重要么?

“二选一”下的新格局

“世界工厂”的名号似乎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远,但各类工业品在哪里生产、组装这件事儿,对于政府和普通民众来讲是重要的。

一座工厂转移的背后牵扯着更多利益。比如,2010年,富士康落户郑州后,一年时间就招聘了13万员工,帮助河南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一年后,拉动加工贸易、机电产品等相关出口额分别增长了50%
左右。到了2019年,郑州富士康出口总额为2199亿元,进口总额为1138亿元,占郑州进出口总额的81%。

因为,引进富士康往往还会吸引它的众多供应商一齐入驻,相当于带来了完整的工业生态。进而,继续拉动就业,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不止中国政府明白这一点,其他国家也明白。过去,中国凭借大量廉价劳动力和优惠税收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外品牌和制造商来中国建厂,逐渐形成了完备的供应商集群。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越来越稳固。现在,中国工业产值已占全球30%,其中汽车零部件、家电、服务机器人等出口占比30%
以上,光伏产业更是达到70%。

然而,受到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影响,这样的平衡似乎正在被打破。美国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来抑制中国的经济增长。

尤其是电子、通信等领域的产品。库克近两年来开始抱怨美国政府总是针对苹果,比如,在中国组装并运往美国的iPhone将被征收更高的关税。

其他品牌也是一样,只要想卖到美国或者其盟友国家,往往需要缴纳更高的关税。比如思科售卖的网络通信设备,已经从广西转移到了越南制造。

品牌商和他们的代工厂们,摸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规划两条供应链体系,一条面向美国和其盟友国家,一条面向中国和其他国家。

立讯精密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在印度和越南建立工厂,董事长王来春2019年时表示,为了解决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关税战带来的问题,必要时公司会将受影响的产品继续转移至越南或其他国家。按照她的规划,未来越南会承载立讯精密1/3的产能。

嗅到了机会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加积极地抛出了橄榄枝。

4月份,印度发布了招商引资的新策略,宣布拿出60亿美金的激励、大面积的廉价土地吸引电子产业链的企业。

6月份,越南和欧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将取消或减少99%
的关税。实际上,此前三星在陆续关闭了中国大陆的工厂之后,已经完全将海外生产重心转移到了越南,随之转移的还有它的一系列供应链伙伴。不过,土地有限,且人口只有1亿的越南,它的承载能力注定有限。

另外一个热门地点是墨西哥。7月份,墨西哥与美国签署了贸易协议,商品出口美国零关税。墨西哥的特点也是具备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富士康此前就在那里有5个工厂。

当地的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CEO表示,他的公司目前正在帮助两家中国公司(其中一家在汽车领域,另一家在制造业)搬迁到墨西哥的工业集群。“想要在北美保持市场份额的中国制造商别无选择”。

不同国家的人力成本、供应链成本都是有差异的,这必然会影响整体的成本结构,进而影响定价和利润。

制造商和硕董事长董子贤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过去那样提供如此诱人的投资环境,拥有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得到几代官员支持的政策,以及众多附近的供应商。“我们下一步要去哪里?我不知道。”

但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环境下,只能寻找应急对策。

破局:寻找全球化的新思路、新平衡

45年前,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将自己的业务从一个租来的小作坊里,发展为一家跨国产业巨头。它扎根中国大陆,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订单。

从90年代开始,中国制造业崛起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全球化进程的体现。与怎么留住制造业对应的问题是,中国企业怎么继续走出去。一进一出,才能构成中国迈向全球化的闭环。

如今,无论是国外呼吁的供应链回流,还是TikTok、华为等企业在海外遭遇的围堵,亦或是疫情加速造成的脱钩,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全球化环境前所未有的严峻。“这么多年过去,在国外无论是大的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国家,有的时候大家对中国的大公司还是感觉到威胁,感到害怕。”这是跨境
B2B电商敦煌网创始人王树彤的亲身体会。

与几十年前相比,中国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国企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她觉得中国企业需要找到新的姿势、模式来融入全球,以此来消除合作伙伴的不安和不信任。

如果说,TikTok
在美国面临被封杀的问题,是华为之后,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又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那么,重新思考自己的位置、进行姿态和路径的转换,则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另一重自我考验。

天钧丨今日时事新闻–苹果正在悄悄减少中国制造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