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杀马特,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一个神秘且庞大的家族。

这颗五颜六色的流星一闪而过,留下的只有他们迷人的发型和一串神秘的火星文字

叱咤江湖的杀马特造型,曾经是无数少男少女梦寐以求的,而今只能静静躺在微信的表情包里,等待着某一刻重现江湖,惊艳全场。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杀马特为什么突然消失了,难道仅仅是因为大家的发量不再允许了吗?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2020 年 10 月 2 日,在东莞市石排镇有一场名为 杀马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活动,举办人是号称 杀马特之父
的罗福兴。

这场在各种 QQ 群里号称盛况空前的集会,最后仅仅来了 8 个人。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杀马特之父 罗福兴

尽管如此,罗福兴还是有仪式感地给每个人设计发型,把头发依次打毛、上胶、染色,然后准备一起出门 炸街 。

但杀马特家族的余晖,似乎已经所剩无几。

时间往前倒 8 年,是导演李一凡第一次知道杀马特。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导演 李一凡

当看到那些五彩缤纷的头发和爆炸的造型时,他第一反应十分兴奋,觉得中国有朋克,有嬉皮士了,终于有人主动去抵抗消费主义的景观了。

抱着对这种审美自觉的欣赏,李一凡开始准备拍摄杀马特。直到 2019 年,这部饱含了他期待的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才和众人见面。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大多数人对于杀马特的认知,基本还停留在那些红红绿绿的头发、地毯爆款紧身裤和很难读懂的火星文字上。

但真正的杀马特是什么样,可能很少有人知道。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杀马特正式发展始于 2008 年左右,在 2013 年左右人数发展到顶峰,曾经人数最多的据点位于东莞清溪公园。

杀马特一词源于英文单词 smart 的谐音,据罗福兴说,当年的他为了有些气势,把第一个字 斯 改成了 杀
,杀马特也就此流传开来。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并不是所有的精神小伙都能加入杀马特家族。 入会 要求是拍摄自己 杀马特 造型的照片,并上传到 QQ 空间,并积累足够的 点赞
后才能转为正式家族成员。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杀马特以人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开始扩张。

在线下,他们染上各种颜色的头发,化着烟熏妆,成群结队走在各种公共场合。在线上,他们集结在 QQ
群中,有着清晰的分类,在统一的指挥下,在贴吧、QQ 空间天涯等各种主流平台,进行宣传和扩张。

在当时的杀马特眼中,他们就是时尚与先锋的代名词。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杀马特家族的集结就像当前的粉圈出征一样。当年杀马特和魔兽世界吧、李毅吧之间发生网络激战,还创下了每日刷 3000
条帖子的记录。但他们的种种行为,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埋下了反感的种子。

某天,当时火爆的天涯论坛里发出了一篇帖子,名字为 我们杀马特要成立中国第 57 个民族 ,三个小时内点击量达到了几十万。

帖子中各种嚣张和博人眼球的言论激怒了人们,自此杀马特开始被大众打上了 低俗 没素质 的标签。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但这只是国内兴起的反杀马特的潮流中的一朵浪花。

越来越多的人假扮杀马特在网上发言反串黑,也有黑粉潜入 QQ 群等组织,在获得管理员身份后一举解散杀马特的大本营。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在线下,有人甚至推出了同城代打服务,对发型奇异的杀马特进行殴打。

这场反杀马特的潮流持续到 2013
年,再加上很多工厂开始要求员工的着装,不得奇装异服也不得染发。为了生存,很多人不得不把头发染回黑色,换掉衣服,在网络上也开始低调行事。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这场轰轰烈烈的杀马特风潮,也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杀马特在国内的极盛之势早已过去,但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一些杀马特又零零散散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究竟是猎奇博流量还是真心相信自己的时尚,就不得而知了。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但与此同时,杀马特在国外竟大有复苏的迹象。

在日本,男孩子钟爱杀马特造型。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我是大哥大》中的杀马特发型

早期中国的杀马特其实也有受到 90 年代日本视觉系摇滚的影响,但时尚的春风又吹回 21
世纪的日本,这种极具年代感的发型在日本十分受欢迎,除了怀旧,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动漫中的人物也是一大原因。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在美国,《外交政策》刊物网站曾评论到中国杀马特: 头发像是某种病毒的分子结构 。

而现在,美国的精神小妹们也逃不过 真香定律 ,掀起了一股 e-girl 风,在 TikTok 上,围观 e-girl 的近 50
亿人。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e-girl 的全称是 electronic-girl,电竞少女。她们的穿着和妆容混杂各种元素,比如
lolita、哥特、原宿、动漫,而且这种风格不仅是普通素人喜欢,就连明星也不难幸免,逐渐 e 化。比如知名歌手 Doja
Cat,她的副业就是当一个 e-girl。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歌手 Doja Cat

但是看着看着,你就会发现,这些 e-girl 们总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这不就是美版杀马特吗?

看来杀马特并不只是中国的特产,更是全世界中二青年们的精神故乡。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在《杀马特 我爱你》里,李一凡谈到杀马特真正出名是 2007 年以后。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批量的人们开始进城打工,这些为了生活离开农村的人们,看似走向了城市,其实是走向了工业区的厂房里,走向了城中村。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也正是这些人选择了杀马特,但他们选择杀马特的理由,或许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在纪录片里,一个杀马特说出了他们发型的秘密: 只有这样才会被当作坏小孩,不会被欺负。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这些来自山区里的年轻人,面对陌生的环境,被骗被打是常有的事,一个五彩斑斓的发型,一身紧身皮裤和叮当作响的铁链子或许不能让他们看起来不是那么强壮,但至少,不好欺负。

融入城市其实很难,这些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唯一的选择似乎就是进厂。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在密闭的工厂内连续工作上十几二十小时,像一个机器麻木而冰冷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内心的压抑却无处发泄,而夸张的发型和穿着刚好迎合了他们的想法。

这些人选择杀马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找对象。

大部分在工厂里的打工人,家境贫寒和文化程度低成为阻碍他们找到另一半的绊脚石,在非主流审美盛行的年代,把头发立起来染成五颜六色的款式,是他们吸引异性最快的方式。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现如今,街头巷尾处很难再见杀马特的身影,杀马特家族也许已经被时代淘汰,但消费杀马特的群体依然存在。

部分以 小清新 自居的文艺青年,站在文化精英的道德高地,肆意地贬低 杀马特 青年,说他们的骨子里永远透露着乡土气息,称他们是名副其实的
杂草文化 。

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夹杂着嘲讽和戏谑的营销账号,像吸血虫一样仍在蚕食着杀马特们所剩下的最后一点价值。

而此时,曾经的杀马特们还挣扎在自己的生存线上,他们也许是日夜颠倒的流水线工人,也许是身怀艺术理想的发型师,也许是刚刚离家讨生活的孩子,但生活已经够苦了,请给他们多一些宽容吧

天钧丨今日时事新闻–群嘲多年,中国的杀马特只剩下最后 8 个人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